4月底的一天早上,辽阳市文圣区某村村民王大爷揣着钱上了街——他要去选稻种。
正是春耕时,街上满是买种子的村民,大家围着卖种子的店铺排着队。
王大爷赶忙站到队伍里,然后和一起排队的村民聊了起来,“我惦记还买去年那品种的种子,出芽率高,秆硬实,产量也高。那水槽子都翻新了,水不跑、肥不跑,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
王大爷所提的“水槽子”,是高标准农田里的“U”型槽。近年来,辽阳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改良了土壤,还铺设了“U”型槽用于灌溉和排水,但部分“U”型槽缺少维护,开始“生病”。
“‘U’型槽存在破损、断裂、漏水、渗水情形,且槽内有大量垃圾,致使农田灌溉与排水不畅,农业作业受阻。”这是文圣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看到的“病情”。
3月中旬,文圣区检察院对辖区内高标准农田开展专项监督,党组书记、检察长董佰艳以主办检察官身份,带领“益心行初心”公益诉讼办案团队对辖区内高标准农田开展实地走访。
农田内的一幕幕情景让董佰艳内心焦灼,“这样的水渠根本未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预期效果,不利于提升粮食产能,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据此,3月28日,文圣区检察院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行政监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建议相关单位依法落实监管责任,对存在的问题组织整改。
相关单位收到检察建议后高度重视,多次与办案团队就整改推进中的问题共同研判,细化整改方案。
经过半个多月的整改,“U”型槽垃圾清理了、破损修补了、断裂接上了、漏水渗水堵住了。
路过的村民都说:“这下庄稼更能喝饱水了!”
相关单位也发来了书面回复:“U”型槽现已整改完毕,下一步将对此问题举一反三,进一步加强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监督管理,依法全面开展高标准农田管护工作。
“走,我们再去田里看看!”4月19日,董佰艳带领办案团队“回头看”。
再次走进田间,望着连片良田中干净、不断延伸向远方的“U”型槽,她心里别提多敞亮了,她知道:灌溉畅了,排水通了,农民心里才能更有底!
整改前 整改后
微 评
可不是窄窄“一条线”的事
“U”型槽破损是件不起眼的事,放在无垠的高标准农田中,更是窄窄“一条线”的事。但“粮食丰收笑盈盈,水渠不通等于零”,看起来不起眼的水渠却是高标准农田的“大动脉”。
文圣区公益诉讼修复“U”型槽的重点或许并不在修复本身,更大的意义是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常态化加强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监督管理。“大动脉”破损不仅需要治疗,更需要日常“保养”。
田在脚下,水渠在脚下,但百姓的事,应该时刻挂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