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实名制后的无人机将飞向哪里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杨清林 石健 | 发布时间: 2017-06-09 10:16
有效管控是关键,能否守法畅飞任重道远
 
  近日,中国民用航空局下发《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自6月1日起,对最大起飞重量在250克以上的民用无人机实施实名登记注册。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实名制是有效管理无人机迈出的重要一步,但无人机守法畅飞仍任重道远。
  8月31日后,民用无人机拥有者如果未按照本管理规定实施实名登记和粘贴登记标志的,其行为将被视为违反法规的非法行为。那么,这样的规定对无人机的市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相关部门又是怎么看的呢?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实名制的民间反应如何
 
  “其实无人机在民间兴起是在2014年,随后的2015、2016年就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说起无人机,深圳一电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海波这样说。可以说,从过去的带有神秘色彩的军事使用领域,到逐渐走向民用、家用,无人机只用了3年的时间。  
  据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执行秘书长柯玉宝介绍,近年来,我国无人机市场规模年均增速达到50%以上,已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无人机行业研究报告》指出,预计到2025年,我国无人机市场总规模将达到750亿元。
  “只能说无人机的利用价值太高了。”刘海波说,仅从警用的角度来看,无人机的用途就相当广泛。对于刑侦部门来说,无人机可帮助警方迅速实施抓捕工作;在交通领域,无人机可以做到监管无死角,“比如高速公路上的应急车道,监控探头是不可能实现全方位监控的,但是有了无人机,就可以随时随地检测是否有违法情况。”也正是无人机的广泛使用,最终让其飞向寻常百姓家。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航分会副总干事孙卫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无人机实名制登记是国际通行措施,如美国于2015年底开始无人机实名制登记,现注册用户约77万人,没有实名制登记将受到处罚。
  也基于此,在民航局的牵头下,实名制为无人机撑起一把保护伞。据刘海波介绍,从今年4月开始,在大疆APP上激活无人机必须要绑定手机号。“其实绑定了手机号也就意味着实名制,因为现在手机号已实行了实名登记。”对于来店里购买的顾客,刘海波都会告知实名登记的相关事项。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无人机”后,发现相当一部分产品为售价仅几百元的多旋翼无人机。记者随机询问了几家店铺的客服后,发现这类售价较低的无人机重量均在250克以下,且不像规模生产商的产品那样预设“禁飞区”。这意味着对这类无人机的监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用户的自律。
  记者登录无人机实名登记系统看到,在“用户注册”一项中包括个人、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和机关法人等事项,个人用户需要填写手机号、邮箱、真实姓名、性别、证件类型及号码、地址等事项。
  记者测试发现,该实名登记系统存在“漏洞”,系统不会对填写的内容进行真实性认证,即便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乱填都能通过。胡乱填写的姓名以及身份证号码,不会被拒绝提交,可以顺利进行信息保存。而在“无人机管理”项目中,新增无人机序号也可以乱填,同样可以正常提交,同时乱填的序号也能生成可供查询的有效二维码。
  除此之外,由于现在的无人机生产并没有相关部门的统一监管,即没有统一的生产编码,所以在实名制方面,并不能够做到每一架无人机必须实名制。“虽然不少消费者都在咨询实名制注册的问题,但是与之相配的监管模式仍然处于探索期。”刘海波还透露了一个细节,“其实对于无人机发烧友来说,在网上都可以购买到电机及配件的,只要研究透了,自己也可以制作无人机。”由此可见,无人机生产不统一,加之制作并非难度很大,导致无人机实名制监管仍然存在一定的管理空白。
 
  新规能否遏制“黑飞”
 
  其实早在之前,各地就制定过相应的管控规定。例如在2016年G20杭州峰会筹备、举办期间,浙江对该省部分区域内的小型航空器和空飘物采取临时性禁飞。
  然而仅梳理今年以来因无人机引发的事故,就令人惊叹。今年以来,无人机“黑飞”威胁民航安全事件频发。据民航局方面介绍,仅今年1月中旬至2月中旬,就发生12起无人机违法违规运行威胁民航安全事件,其中7起造成航班调整、避让、备降、延误。5月12日晚,重庆机场遭遇无人机干扰,持续时间长达近4个小时,造成重庆机场40余个航班备降,60余个航班取消,140余个航班延误,上万旅客出行受到影响。无人机干扰正常航班,不仅造成旅客时间延误,对航空公司造成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严重威胁航班安全。机场一旦发现无人机等航空器靠近飞机,会紧急采取措施,在确保安全后,航班才能恢复正常起降。
  在刘海波看来,由于无人机的发展速度过于迅猛,导致相应的制度未能及时跟进。“如果能够像管控机动车那样去管理无人机,才能够实现规范。同时,老百姓对于无人机充满了好奇心,但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尤其是对民航可能造成潜在危险的认识不足。加之民用无人机创业浪潮兴起,一些企业对无人机研发试飞的需求增加了无人机飞行的架次和范围。这些情况表明,遏制无人机‘黑飞’,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多种应对措施。”   
  “无人机实名制能强化民众的守法意识。一旦发生问题,相关部门可查找当事人的资质、民航放飞许可等。”辽宁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负责人说,对公安部门而言,实名制是办案和查找最快速的方式。负责人还表示,为更好地实施无人机的实名登记制,还应加强配套支撑。真正管住无人机“黑飞”,尤其是打击恶意“黑飞”,需要依靠法律放出更多“大招”。
  记者了解到,针对无人机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将逐步规范无人机开展商业运营的市场秩序。民航局正在制定使用无人机开展通用航空经营活动的准入管理规定,针对发展特点和需求,拟将农林喷洒、空中拍照、航空摄影和执照培训四类主要经营项目列为许可对象,同时配套开发无人机准入和经营活动监管平台。
 
  无人机到底该往哪儿飞
 
  可以肯定的是,无人机实名制已经迈向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如何让无人机在合法合规前提下畅飞?专家认为,还要从技术、立法、意识等多方面着手。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林峰教授表示,目前我国无人机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尽管短期内由于管理相对滞后出现了一些问题,但不能因噎废食,对其治理宜疏不宜堵。对无人机的管理,应从研发生产、销售物流、使用监管到报废回收的全产业链角度,通过法律、管理、技术等多维度协同研究、综合施策,确保无人机行业安全、有序、可持续发展。
  林峰认为,堵住无人机“黑飞”的安全漏洞,实名登记只是第一步。一方面,这项工作从无到有,需要有一个过程。但与此同时,要想实现有效监管,需要抓紧步伐,实现监管的“从有到精”。这考验着管理部门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手段,另一方面也考验着跨部门协同的能力和水平。主管部门还需加强航空法规的宣传,从技术手段上规范无人机飞行行为等。这一切都需要提升自己的管理意识、管理能力,把好的管理办法真正实施到位。
  根据国务院《民用机场管理条例》第七十九条规定: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内,违法从事无人机飞行等影响机场净空保护的活动,情节严重的,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但很多“飞手”并不清楚哪些属于禁飞区域。“当务之急是对无人机的‘黑飞’行为进行立法,通过法律来进行约束和管理。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再完善飞行报批、实名登记管理等流程,真正做到有效地控制‘黑飞’,特别是对于一些恶意的‘黑飞’进行严厉打击。”北京盈科(沈阳)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大超说。
  “关键之举是强化技术控制,尤其是加强对飞控系统的管控。”重庆国飞通用航空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兵表示,无人机必须配备飞控系统,只要控制了无人机的飞控系统,就能掌握其飞行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