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解纷“前中后” 矛排“一条龙”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张丽丽 驻锦州记者 王璐璐 | 发布时间: 2024-04-10 09:32

  “挖排水沟对全村百姓是有利的事儿,我阻碍施工,是我不对。”近日,黑山县胡家镇孤家子村一起因农田挖排水沟引发的矛盾纠纷得到了高效化解,2200米的排水沟顺利完工。

  “近年来,黑山县胡家镇聚焦源头治理、多元共治、跟踪回访的基层治理模式,找到了符合村镇发展的治理路径。近15年来,全镇无一起重大矛盾纠纷,无一起命案。”黑山县胡家镇党委书记安拓宇将成绩归功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政法委员和民警开展跟踪回访工作

政法委员和民警开展跟踪回访工作

  实践之一:源头治理 

  将“事后处置”转变为“前哨预警”

  “你住的房子都是老人的,你应该好好照顾母亲才对。”“兄弟身体有残疾,照顾老人的确不方便,母亲由你们几个女儿轮流照顾,觉得可不可行?”

  刘桂文是胡家镇小谢村妇联主席,偶然听到几个村民议论元山子屯王老太太家几个儿女因为赡养问题差点动了手。为解开矛盾,刘桂文采取“背对背”的方式,多次到王老太太的儿子和女儿们家中耐心劝导,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让老人晚年有了依靠。

  胡家镇聚焦“治未病”,突出事前防范,也聚焦“治初病”,强化前端调处。

  “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契机,我们力争实现矛盾纠纷隐患发现在网格、调处在网格、解决在网格。”安拓宇告诉记者,胡家镇共划分基础网格24个,细化子网格110个,对网格员主动发现、难以自主解决的问题,通过吹哨报到、分流转办等,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吸附在当地、消除在萌芽。

  实践之二:共治共享

  将“单打独斗”转变为“整体智治”

  2023年3月,黑山县胡家镇孤家子村遇到了一件难事——如何给38户新生儿分农田?

  “村上符合给新生儿分地的土地很少,而且地块很零散,不利于耕作,村委会建议将这些零散土地统一发包,获得的发包收入再分给这些新生儿家庭。可他们存在两种立场:一部分人坚持要分地,一部分人同意发包,意见迟迟不得统一。”胡家镇政法委员鄂静波向记者介绍,“如果事情处理不好就会引发群体性矛盾。”

  为此,村、镇多次组织多个部门召开矛盾纠纷协调会议,分析研判风险,制定具体对策。从精准丈量土地,到挨家挨户摸底调查,再到深入每户新生儿家庭征求意见,最终在村、镇及相关部门的多轮调解后,80%以上新生儿家庭同意分地并签字。

  “这地这么少,又这么零散,可咋种啊?”分完地块,大家又犯了难。村里却早就有了预案,“我们早就预料到了这种情况,大家可以把零散的地块统一流转给咱村的种植大户,直接拿承包费就行了。”听到这,村民们顿时释然,只用了10天的时间,一场风波彻底平息。

  鄂静波说:“在矛盾化解工作中,胡家镇构建上下联动协同的多元化解机制,实现县级调解组织与镇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的无缝对接,打造联调模式‘协作化’、联调途径‘多元化’,使矛盾纠纷调解和分析预警研判做到有的放矢。”

  实践之三:跟踪回访

  将“一次化解”转变为“一调到底”

  2023年2月,胡家镇前黑村两户本来相处融洽的邻居因一点矛盾引发肢体冲突,被打人报警后,民警将双方带到了黑山县公安局胡家镇派出所。民警以“拉家常”的方式对双方当事人进行了劝说,采取“背对背”的方式引导其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最终,此前剑拔弩张的双方握手言和。

  为了确保两户人家确实解开了“心结”,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村里调解员和民警有空就去两家走一走、唠一唠。“大姐,最近跟李大哥一家关系咋样,没再产生其他矛盾吧?”“没有,经过你们的调解,我们的怨气消除了,心结解开了,两家已经和好如初了。”

  矛盾纠纷化解回访工作,是胡家镇防止矛盾纠纷反弹的重要一环,各部门坚持“谁化解、谁跟踪、谁回访”,通过入户走访或电话回访的方式,及时掌握当事双方思想动态、对纠纷处理的满意度,关注事态后期进展和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切实做好“细排+巧解+回看”闭环衔接,确保矛盾纠纷彻底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