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洋是辽阳市第二高中的一名学生,和姥姥一起参加孔子学校的学习感觉受益匪浅。他对孔子学校孙恩洪老师编写的《学生礼仪·三字经》非常感兴趣,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努力践行。
“乘公车,排队上;见老人,先礼让;让座位,莫彷徨;伤残者,多帮忙。”这些都让岳洋很受教育。每当乘坐公交车的时候,他都会想到老师的话,见到有老爷爷、老奶奶上车,他都会主动、积极地让座。在家临睡前,他会端水给姥姥洗脚,还经常给姥姥剪指甲。因为岳洋还清晰地记得“入寝前,问晚安;洗脚水,送面前;给洗脚,心窝暖;视双亲,静入眠;回卧室,心自宽”。
岳洋说:“今后,无论是在家、在校,还是在社会上,我都会端正态度,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少年。”
岳洋的事迹仅仅是辽阳市白塔区建立孔子学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
2008年初,辽阳市白塔区跃进街道退休教师孙恩洪深刻意识到弘扬传统文化在铸就道德文明建设和创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于是他积极地向区委建言,要在供销社区创立业余孔子学校。在区委和老科协的大力支持下,“供销社区业余孔子学校”于2008年7月15日正式挂牌成立。
社区孔子学校的牌子挂起来容易,但要让它发挥作用、取得成效却并非易事。近年来,白塔区上下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孔子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013年8月至9月期间,区委组成工作组分别走访了11个街道的28个社区,掌握了第一手鲜活资料。从走访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卫国路街道汀洲社区孔子学校自开班以来,面向社区老年居民及对古圣贤文化感兴趣的中青年学员开课,并在暑假开设专为中小学生讲授的课程。课程内容以圣贤文化为基础,结合白塔区五项工程创建工作内容。
东兴街道各社区按照街道统一要求,每月统一时间进行授课,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礼仪相融合为居民学员授课。街道党工委书记陈锡华也高度重视,带领班子成员定期检查授课情况,及时掌握居民学习情况。居民学员们纷纷表示,这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比较贴近他们的生活,也比较适用于现代社会。
襄平街道金银社区十分注重发挥驻街企业力量支援社区建设。大明物业总经理、白塔区人大代表王晓春也热心公益事业,致力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她自费承租了一个大型网点作为孔子学校教育基地,并承担了办学的书、本、电脑等教学资料和设备的费用。金银社区为教育基地配备了桌椅,并负责具体教学等工作。著名国学宣讲人大悲寺住持谭凤堂也亲临教育基地,对社区孔子学校的建设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和实用的指导。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注下,2013年7月,辽阳市金银社区孔子学校教育基地盛装启幕,为辖区居民群众献上了一堂生动而精彩的国学课。
目前,全区64所“社区孔子学校”的教学活动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声浪,正有力地推动着白塔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步伐,向上的白塔人正积极地践行“修德、行善、做好人”的校训,迎接着道德、礼仪的曙光!
一种精神的指引
社区孔子学校的成立,在提升区域形象与居民生活品质、提升居民道德素质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已经初步显现。居民郭淑华家里有妯娌三人,她是大嫂。平日里她对公婆孝顺有加,对于另外两个弟妹的一些做法感到不满,久而久之,发展到了多年不说话的地步,就像陌生人一样。
而自从供销社区孔子学校成立以来,郭淑华认真地参加听课学习,越学心里越亮堂,认识到“仁爱”是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核心和基础,越学越感到肩上加重担,越学越明白做大嫂的在维护家庭团结中的和谐责任。郭淑华开始主动与妯娌们说话,关心她们的生活,有机会就帮忙料理一些日常家务。郭淑华说:“她们的心也是肉长的,与我的感情逐渐开始破冰解冻了。”现在,三个小家庭全体成员有时间就同桌共餐共饮,整个大家庭非常和睦。
田欣玲是跃进街道供销社区的一名工作者,自从社区成立孔子学校那天起,就成为了一名忠实的学员。通过跟随孙老师学习《论语》,她对中国的传统礼仪有了深刻认识和理解。在工作中田欣玲热心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无论是组织开展文化活动还是到管片入户走访,都用诚心和耐心在为居民服务。
她说:“我虽然不是公务员,但也是为民服务的工作人员,应该以道德为准绳,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