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心有暖阳 一路追光——记辽河人民法院曙光人民法庭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驻盘锦记者 孙硕辰 | 发布时间: 2024-03-07 10:22

  荣誉档案

  曙光法庭成立于2012年1月,坐落于盘锦市辽河油田曙光矿区,负责管辖辽河油田高升矿区、井下矿区、曙光矿区以及辽河油田兴城疗养院发生的一审民商事案件,管辖人口3.6万。

  心有暖阳,一路追光。2002年12月,曙光法庭被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调解年”活动先进集体,2021年12月被省司法厅、省法院共同授予辽宁省指导人民调解先进集体,2022年5月被省法院授予集体二等功,2022年12月被省委政法委评为辽宁省人民满意政法单位,2023年2月被省法院评为新时代“五化”人民法庭,2023年12月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先进集体。2024年1月,曙光法庭被省法院评为辽宁省新时代示范化人民法庭。

微信图片_20240306120627

曙光法庭全体成员

  “遇事能干”

  勤练内功促提升

  厉行法治之举,恪守为民之责。辽河人民法院曙光人民法庭以“人民”为中心能动司法,不断加强诉源治理,探索多种调解手段,加大案件的调解力度,创新实行受理案件“三快”原则,即快立、快审、快调。

  在“三快”原则下,2021年2月份,曙光法庭仅用2天时间就调解处理了盘锦某公司代位权纠纷案,保障了原告某公司的生产和经营,避免了28位工人下岗,有力地维护辽河油田矿区的稳定与生产,这是辽河两级法院适用民法典的“第一案”。

  曾经有当事人在公共场合质疑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我们当事人来晚了,法官要么按撤诉处理,要么按缺席审理处理,为啥法官开庭有时迟到半天连一句解释的话都没有?”

  这样的话传到了曙光法庭庭长赵建峰的耳朵里,赵建峰随即与全庭干警协商,制定了审判人员开庭迟到向当事人致歉制度。开庭迟到的审判人员或者陪审员在开庭前向当事人进行郑重道歉,并说明庭审迟到的原因。

  “这一制度不仅树立法官诚信和威信,还进一步提高司法裁决的公信力。”省人大代表金秘在曙光法庭调研时,对这一制度给予肯定。

  聚焦“民生问题”,纾困解忧方能共促发展。

  2022年8月,盘锦地区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受灾最严重的就是兴隆台区曙光地区。曙光法庭与公安机关共同参与曙光地区的防洪工作。同年9月份,洪水退去后,按照上级指示,位于曙光地区低洼小区居民需要全部搬迁。由于该部分小区全部是小产权房屋,居民主张的动迁补偿款数额过高,搬迁工作阻力很大。

  曙光法庭在和兴隆台区曙光街道办事处领导沟通后积极介入,为居民宣传法律政策,并且帮助曙光街道办事处起草和修改拆迁补偿协议。正是有曙光法庭的主动介入,285户居民全部自愿签订搬迁补偿协议,主动搬迁。

  “联动模式”

  解决难点热点问题

  为解决好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服务群众、赢得民心,曙光法庭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审判实践中不断探索,陆续独创了“三步过滤”调解法、情景假设调解法、细节调解法等调解方法,调处了大量的民商事案件和涉诉信访案件。

  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硬指标”,2021年3月,曙光法庭运用细节调解法成功调解了原告杨某诉被告辽河油田某三产企业工伤损害赔偿纠纷案,并且让被告企业在一周内支付了全部赔偿金。

  原告杨某在本次诉讼之前,已经因赔偿事宜奔波多年。本次诉讼中,赵建峰先后多次同被告企业负责人进行沟通,最终,原、被告达成一次性赔偿协议。

  胸怀“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践行“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

  “没有自来水,让我们怎么生活?”

  2022年5月份,因为某自来水公司工人操作不当,将除草剂误放入自来水池,导致曙光矿区某小区自来水被污染,280户居民无法正常饮水。政府引导生活受影响的280户居民到曙光法庭进行诉讼。

  一方面是280户居民的合理诉求,另一方面是某自来水公司有限的赔偿能力,赵建峰心中的压力可想而知。

  “这办法、那办法,解决问题的才是好办法。”经过沟通协调,赵建峰终于促使双方达成诉前和解协议。某自来水公司立即采取科学技术手段净化居民自来水,在自来水彻底净化之前,由某自来水公司向每户居民提供3大桶纯净水供居民饮用,并向每户居民公开赔礼道歉。

  “和解协议达成之后,居民满意,也给自来水公司减少经济损失近28万元。”某自来水公司负责人感激地说。

4b4df50109232ca57a1c18e1313977c

到大集普法

  “惠民大餐”

  搭建为民服务“连心桥”

  聚焦民情民意,曙光法庭“主动领办”,大力加强法治宣传,设立“便民服务二十一条制度”,为当事人提供贴心周到便利的司法服务,成为为民办实事“先锋”。

  坚持能动司法,加强诉源治理,曙光法庭大力加强法治宣传,构建线上、线下360度无死角的普法方式,面向不同社会群体进行全方位普法宣传。

  “请大家肃静,现在宣布开庭……”随着“审判长”一记法槌敲响,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法庭”庭审拉开序幕。2023年8月9日,兴隆台区曙光第二学校的学生们在曙光法庭组成一个特殊的“审判团队”进行案件“审理”。

  为了彻底杜绝校园欺凌、霸凌事件的发生,全面增强在校学生的法律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曙光法庭在盘锦地区设立了首家少儿模拟法庭即未来人民法庭。

  3位“审判员”组成合议庭,“书记员”宣读法庭纪律,“检察官”与“律师”展开辩论,“证人”被传唤到庭,“被告人”认罪悔罪。学生们各司其职、真情投入、有模有样,现场气氛严肃,旁听人员安静有序,真实完整呈现了民事案件庭审现场。

  “这是一个典型校园暴力案件,用其作为模拟案情,是为了引导未成年人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会理性地处理身边事,善于从法律的视角评价、分析、决断。”赵建峰告诉记者,模拟法庭剧本是由自己编写,以案件经过为主线,根据青少年年龄特点,将真实案例改编成剧本,按照法庭审理的程序编排,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认识法律、敬畏法律,培养诚实、诚信、优良的品质。

  扭住“关键点”下足功夫,曙光法庭还构建微信群进行线上普法,坚持每周在居民社区群发送一个案例,对案例进行法律分析。

  “社区居民非常喜欢曙光法庭这种普法方式,经常通过微信群直接向曙光法庭干警咨询法律问题。”盘锦市兴隆台区曙光街道怡园社区党支部书记秦枫说道。

  正是由于曙光法庭经常在社区群里宣传电信网络诈骗案例,曙光地区的居民风险防范意识较强,截至目前,曙光地区未出现一例电信诈骗受害案件。

  “身为法院人,我们要举重若轻,从全面工作着眼。身为百姓身边人,我们要举轻若重,从民生小事着手。”赵建峰说。

  在习以为常的工作中另辟蹊径,既要有敢于创新的勇气,更要有善于创新的本领。2024年1月,曙光法庭设立了东北地区首家“法律诊室”,为油田职工、家属以及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法律咨询服务和法律培训服务。“法律诊室”自设立以来,已经为油田职工家属提供法律咨询98个,培训人民调解员4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