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新宇博士说过:“书法是心灵的艺术,也是传统文化中最具人文气质和精神含量的艺术形式。徜徉其间,既可变化气质,陶冶性灵,也能明心见性,感发志气。书法艺术的鲜活魅力,也因此历久弥新,长盛不衰。”
自本报开通了“文化家园”这个版面后,记者采访了多位爱好书法的检察官、公安民警,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书法的不同见解,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对书法的挚爱以及书法对他们产生的积极的影响。

刘光焱书法作品
本期记者采访的主人公是辽阳市公安局太子河分局徐往子派出所副所长刘光焱,他向记者讲述了他与书法的情缘。
刘光焱自幼得到了书法艺术的滋养,他说他庆幸自己的青春年少能与书法结伴同行。
三岁时,姥爷送给刘光焱一支斗大的毛笔,刘光焱拿它当刷子,四处乱画。七岁时,班里来了一位老师,问想学书法的同学请举手,刘光焱莫名其妙地跟大多数同学一样踊跃报名,此后,时常与他相伴的便是白纸和臭墨。
“记得小时候我用的毛笔叫白鹤落山峰,每到周末,我站在写字台前拿着毛笔望窗外,外面是小朋友任意的嬉笑打闹,桌面上只有我满眼的黑白世界,当时我只能看到黑色,因为墨汁是黑色的,妈妈命令我,‘这个横在这里起笔,向右写,好,停!’在口令下,妈妈看着黑色的笔画来判定我写的好坏,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可能这就是书法。”刘光焱回忆道。
两年后,刘光焱的第一个书法老师退休了,大多数同学都兴奋地藏起了笔墨。“我和妈妈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谈判,最后决定放下小提琴,继续拿毛笔,原因是我觉得小提琴要歪着脖子练琴,实在太累了。于是妈妈为我找了第二个书法老师。”此后,刘光焱开始正式学习楷书柳体。

刘光焱挥毫泼墨
小学三年级,刘光焱第一次参加区里举办的百人现场书画比赛,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书法比赛,他趴在地上认真地写,记不清当时写的内容了,他只记得自己很认真。“评审团老师走过来,鼓励我说,这孩子写得不错,给你二等奖,我满意地点点头,第一次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认可。成绩核准后,我看见爷爷站在评审团中间正式地作了总结性发言,然后背着手在评审团老师的陪同下向我走过来,笑着问评审老师:‘我孙子写得怎么样?’我当时看到评审老师脸都绿了,急忙解释说:‘刘书记孙子应该是一等奖,我看这个孩子有发展!’可爷爷义正严词地说:‘我后过来,就是为了公平。’这件事让我很长时间不理爷爷。”
1997年香港回归,刘光焱参加了全市千人千米现场书画大赛,一千名入围选手在辽阳市政府门前马路上现场创作。8月份的柏油马路晒得有些发软,他跪在马路上,以“我爱香港”四个大字一举夺冠,成为当天书法组的第一名。“那一年我真正爱上了书法,之后,我连续三年夺得了辽阳市少年儿童书画比赛书法组第一名的桂冠,那时候我骄傲地认为,我是全市书法写得最好的少年!”
几年间,刘光焱遇到了很多老师,学习了楷书诸体,了解了王羲之《兰亭序》,也浅尝了隶书的基本笔法,夺得了全国书画大赛金奖。最后他走进了辽阳市书法名家温同春老先生的家里,成为了他最后一个入室小弟子,当年温老已经七十有四,他常常对刘光焱说:“你就这样写下去,二十年后你就是书法家。”“我的书法梦居然升级了,我开始做起了书法家的梦,我的梦里开始有了色彩。”
2006年,刘光焱成功考入了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书法篆刻专业,成为了一名全国屈指可数的初级书法专业人士。第一堂专业课,一位书法大师走进教室,慢声细语地告诉我们:“全中国只有14位学生坐在这间教室里,你们必须沉下来,忘记世界,忘记自己,做未来的大师。”刘光焱说这位老师成为了他真正走上书法艺术之路的导师,老师是书法江湖创始人、当代书法名家牛子。受牛师感染,刘光焱陶醉在黑白世界里,并且走进了另一个崭新的视觉空间,老师告诉他一个词叫“即白当黑”,此后刘光焱再也看不见黑色的笔画,他以第三只眼看艺术便有了多次元的空间。
“我与书法一路同行,从3岁得到的第一支毛笔到满眼的黑白世界,从少年得意到专业深造,最后走向育人之路,我想这就是传承。”刘光焱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