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好家风的传承者赵新梅
沈阳市浑南区满堂街道办事处上木社区会计兼文书赵新梅不差钱,因为家里经营海鲜批发收入颇丰,在社区一年的补贴还不如她家里一个礼拜的收入,可是她不分春夏秋冬,酷暑严寒,风雨兼程25公里,把社区当成了自己的家。
那里有她割舍不下的父老乡亲和对待她亲如己生的公婆,一切都是为了兑现她对党员父亲的一个承诺——做善事,做好事,做好人,继承好家风。
而今,她二十几年默默的奉献有了收获,今年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奇迹般地全票通过,因而引起了众多媒体的高度关注。
她年复一年,凌晨两点就和丈夫李强到北大营海鲜市场“上行”,五六点钟“下行”,扒拉一口饭,便开车到社区忙她的工作。
报表、算账、记录、统计……动笔的事都是她,一天休息时间不过几个小时,名副其实的“连轴转”。
让记者动容的是,除了薪金以外,车补、路费等她从来不收取分文,开自己的车,掏自己的钱加油,仅此一项每年就得花销万余元,实实在在“倒贴”,名副其实的无私奉献。
记者问她为什么如此,她淡淡地说:“舍不得丢掉自己所学的财会专业,舍不得上木社区父老乡亲培养我、教育我、关照我的大恩大德,忘不掉父母对我的教育,我对父母的承诺必须兑现。”
随着记者采访的深入,赵新梅的形象逐渐鲜活起来,一个家风传承的厚重故事原汁原味呈现出来。

奉献——
缘于灵魂深处的善良
“我出生在黑龙江省海伦农村,有四个姐姐一个弟弟。印象里小时候父亲经常给我们讲家风,告诉我们做好人,做好事。母亲也很善良,虽然家里不宽裕却经常救济村里有困难的人,家风对我们影响至深。1995年夏天,我跟着父母来到沈阳上木社区落脚,大姐在市场卖海鲜,我就自然地入行了。”
赵新梅告诉记者,在沈阳二十多年没有离开经营海鲜这一行,市场搬到哪就跟到哪,最后在北大营海鲜市场落脚,但是她依然忘不了上木社区,在那个小山村,她和丈夫李强相识、恋爱、结婚,并且有了个可爱的女儿,“小家”与“大家”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卖海鲜很辛苦,冬天捂着棉帽子,戴着手闷子,冻得淌鼻涕,溅到身上的水会冻成冰疙瘩,艰苦的程度能让你忘掉一切,但是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赵新梅却没有忘记上木社区的刘朋学。
刘朋学疯癫多年,儿子刘青军外出打工。刘朋学生活基本不能自理,亲生儿子不在身边,亲属不搭理,弄得肮脏不堪,头发、胡子老长,谁见着他不躲得远远的?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赵新梅看见浑身脏兮兮的刘朋学从门前过,心里不好受,就叫住他,让他进院,帮他剪剪头发。邻居说:“疯子爱打人,你不怕呀?”赵新梅说:“你对他好他就不打人,他没人管,多可怜。”她给刘朋学剪头、洗脸,拾掇得有点模样。第二天给他刮胡子,第三天给他剪指甲,完全换个人一样。日久天长,刘朋学见到她就咧嘴笑,刘朋学以他独特的方式表达对赵新梅的感激,就在赵新梅领着记者见到刘朋学的时候,他也是直勾勾地冲着赵新梅傻笑。
刘青军说,自己和赵新梅没有任何亲属关系,前些年他不在家,赵新梅没少照顾他的父亲,不光理发、剃须、剪指甲,吃的穿的都想着老人。直到赵新梅一家搬到沈阳,前后照顾将近十年。现在老人身体很好,刘青军在村里开一家饭店,生意不错。遇到家务难题,他都要请教赵新梅。
敬业——
因为时刻没忘初心
在上木社区,赵新梅孝敬公婆是有名的,只要一提起来她,公婆对儿媳妇就赞不绝口:“新梅她比我亲女儿还要亲,一百个,一千个,多少我也不换!”
公公患股骨头坏死,大小便失禁,赵新梅都亲力亲为,住院、手术、洗洗涮涮、花钱买药,丈夫说她“我爸爸让她一个人承包了”,无论家里发生什么事,都要先想到赵新梅的存在,她是全家人的主心骨。
婆婆身体不好,她都悉心照顾,该洗的衣物这一周拿走洗干净,下一周洗好换回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周而复始,就是春节也是她带头给公婆送上第一个祝福。
小叔子娶媳妇、装修房子、婚宴摆多少桌酒席都征求她的意见,就连丈夫李强的爷爷、奶奶的后事都是赵新梅张罗料理,甚至是遗产的分割都听她的意见。
社区71岁的老妇女主任刘素云的工作也离不开她,赵新梅在上木社区当了六年计划生育义务宣传员。
刘素云对记者说:“新梅这孩子办事认真,特别低调,从来不多言多语显山露水,她对村里妇女健康状况了如指掌,计划生育抓得严、困难多,个别人试图计划外怀孕东躲西藏,新梅便赶到外地去做思想工作,苦口婆心相劝,因此上木社区从来没有出现计划外怀孕,多次被评为计划生育先进单位,新梅的贡献很大。”
记者在上木社区财务管理公示栏上看到,密密麻麻的财务收支公示多达25张。这些必须定期更换,随时接受检查,赵新梅做得非常标准,满堂街道财政科检查账目都拿她的账簿迎检,财政科负责人关丽对记者说:“赵新梅特别敬业,开自己的车跑公家的事,无怨无悔往里搭钱,满堂街道13个社区13个报账员唯有赵新梅这样做,我看外地也没有。”
境界——
不能用语言表达
记者问赵新梅:“你的动力是什么?”
“父亲1969年入党,48年党龄,党龄比我年龄都大,一辈子告诫我们工作要讲诚信,办事要讲良心,盼望我早点入党,说加入组织能做更多的事,对社会贡献会更大。”
2012年,赵新梅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经过四年的努力,2016年9月她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意想不到的是获得了上木社区34名党员的全票通过,甚至因为年龄和身体原因没有参加会议的老党员听说要通过赵新梅入党,爬起来就打电话表达同意赵新梅入党的意见,赵新梅感动得当场落下了眼泪。
她表示:“一切成绩都是大家帮助得来的,自己将一如既往地工作下去,绝对不出风头,不计名利,坚持原则,依靠大家,听党的话。”讲话受到全体党员的一致肯定。
现任上木社区支部书记刘清华说:“赵新梅是村里尊老爱幼的模范,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的楷模,婆媳关系的表率,尽管自己家里有那么大的买卖,从来不耽搁社区的工作,城乡之间25公里来回跑确实不容易,特殊的时候还要跑两次,她工作出色,在满堂街道办事处也是名列前茅,社区两委班子换届都顺利通过严格的审计,这都是赵新梅的功劳。”
73岁的老党员郭振成告诉记者:“赵新梅做财务工作认真、耐心,账目清楚,无可挑剔,只奉献不索取,多高的思想境界啊!我介绍许多人入党,像她这样的只有一个,新梅入党是众望所归呀!上木社区的党员个个赞成,就是老党员于守清卧病多年不能到场亲自投票,在病床上也要为赵新梅投上一张赞成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局面,因为新梅做到了。”
据记者了解,去年9月,满堂街道发展预备党员13个,涉农社区只发展三个,赵新梅是其中之一,而且是全票通过的唯一一个。
家风——
根植于心中的财富
赵新梅的手机是热线,小商小贩遇到大事小情都找她,邻里纠纷、婆媳不睦、子女不孝都要跟她唠叨唠叨,甚至打官司告状也征求她的意见,人们都知道海鲜市场有一个叫“五姐”的好心人,对此记者与赵新梅的姐姐、弟弟进行了一次简单的座谈。
她大姐告诉记者:“我们都来自农村,二十多年起五更爬半夜靠的是勤劳、善良、真诚,骨子里保留着农民的淳朴,这都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以前我们不明白,现在懂了,这就是父母给我们留下的老赵家的家风。三年困难时期父亲离开辽宁彰武北上黑龙江海伦谋生,改革开放后,父亲又回到了辽宁,父亲常说,我们是普通人家,做点普通的事,不能亏心眼子、耍秤杆子,不欺行霸市,所以各自生意都红火,五妹是我们家族的骄傲,父亲没白偏爱她。”
而今赵新梅的想法依然很简单,就是踏踏实实干点事,老老实实做个人,传承父母的家风,兑现父母的一个承诺。
简单的事,简单的人,简单的赵新梅,反映出来一个不简单的故事和一个不简单的思想,一个好的家风传承了一个优秀民族的优良传统。
赵新梅身上的故事很多很多,讲述赵新梅故事的人一个接着一个,随着生意的扩大,她的故事在河北、黑龙江也都口口相传。
一个个故事简单又平凡,但是都值得人们去思考、去琢磨、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