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建设平安家庭 提升幸福指数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栾岚 | 发布时间: 2017-05-08 14:34
  每当茶余饭后,辽阳市白塔区站前街道的16支合唱队、歌舞队、乐队及各种文体健身队伍便自发活跃在社区各个角落,展示着“平安家庭”的风采,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其实,这只是白塔区“平安家庭”创建的一个缩影。“建设‘平安白塔’,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安全、更体面、更有尊严,让幸福遍布每个家庭。”辽阳市白塔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尹云如是说。
  几年来,辽阳市白塔区在市“平安家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和支持下,紧紧围绕构建“平安白塔”这一主线,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组织优势,把创建“平安家庭”作为构建和谐白塔的重要切入点,创新工作思路,精心设计载体,立足家庭平安和谐,促进社会平安和谐,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区连续3年获省级平安示范县(市、区)称号,二次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现已进入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行列。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平安家庭创建
 
  社区网格化管理夯实建设基石
 
  2013年以来,白塔区在全市率先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并不断调整充实完善,用社区网格化管理家庭小个体,成就社会大平安。发展到目前,全区有64个大网格,784个子网格。由社区工作者担任网格管理员,实行社区网格员包楼、包院、包户制度,所有网格员对格内重点家庭人员基本信息做到“一口清”、不稳定因素全掌握。区机关干部、巾帼志愿者、楼组长、社区民警等相关人员进网定格。发挥党的政策宣传员、社区信息采集员、社情民意联络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会治安巡逻员、群众需求服务员等作用。网格化管理为平安家庭创建夯实了基础。
 
  信息化建设提高建设水平
 
  白塔区的区委群众工作部和社区事务局,发挥统领作用,统筹协调区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网格化管理信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等七大中心,规范了区、街、社区三级服务平台运行,改变了以往“资源分散、管理无序、各自为战”局面,通过信息平台运作,解决发生在每个家庭中的各类需求、矛盾隐患。仅去年,网格化平台共处理各类服务群众事项20000余件,其中解决矛盾纠纷1800余件、排查问题隐患5500余件、为民服务办事13000余件。全区网格化管理600多个视频探头和驻区企事业单位1100个视频探头全部与公安的探头(495个)进行无缝链接,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安装视频节点3000余个,实现高效运转、快速反应、互联互通、共享共用。信息化建设为平安家庭创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社会广泛参与形成建设合力
 
  白塔区建立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和财政资金扶持机制,设立3000万元培育发展资金,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激发社会组织服务家庭的动力和活力。目前,全区有100余个社会组织在物业保洁、居家养老、法律服务、便民服务和社区卫生服务等各个领域服务家庭,发挥着重要作用。
  该区注重发挥家庭阵地作用。积极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发动街道、社区“妇女之家”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征集、我家故事分享会、“读书进家庭”、笑脸墙展示、最美家庭评选、楼道一家亲、社区邻里节等活动。他们还组建了文体宣传队和先进家庭事迹宣讲队开展宣传工作。3年来,已经有唐革军、沈凌等四户家庭被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叶双民等四户家庭被授予“省级最美家庭”称号。很多好母亲、好婆婆也在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中不断涌现。“最美”的前提是“平安”,两者相互促进、同步共进。开展“双合格”活动,充分利用孔子学校、家长学校、社区科普大学等阵地,开展含法律、禁毒、交通安全等知识的家长、孩子和学校的互动教育活动,使家长和孩子们增强法律意识,从我做起,从小做起,延伸平安家庭创建触角。两年来,该区开展家庭教育大讲堂50场,受益家庭达3000户;积极帮助妇女再就业,为家庭中下岗失业妇女举办了家政服务、营养配餐、足疗等就业培训,帮助她们转变“等、靠、要”的旧观念,尽快走上新的就业岗位。5年来,该区有1200名妇女参加培训,就业率达到52%;创业妇女约600人,创业成功率约为60%,真正为就业困难妇女创造了有利的就业条件。此外,安置妇女困难群体就业1192人,占安置群体总数2670人的44.6%。
  通过几年的“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广大居民的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未成年人成长的环境更加良好、创建平安和谐白塔的氛围更加浓厚。今后,白塔区还将不断拓宽工作思路,不断提升创建工作的层次和水平,为建设智慧、文明、美丽、幸福新辽阳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