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辽阳:精准扶贫路 满满民生情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邵小桐 | 发布时间: 2017-04-26 09:28
驻村工作队给贫困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本报讯 村里的路修好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便利;村委会办公环境得到改善,文化广场也进行了翻新维护,村民们闲暇时有了娱乐的天地;贫困户杨某某住上了新修缮的房子……村民们由衷地感叹:“市检察院驻村工作队是带着真心、带着真情来的,我们村里的变化是实实在在的!”
  2015年8月以来,辽阳市人民检察院作为辽阳县吉洞乡杨家村脱贫攻坚工作联系单位,以抓好三项工作落实为重点,切实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千方百计把有利于脱贫的事、有利于老百姓的事抓好。
  找准扶贫点,把准帮扶脉。在工作中,该院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检察长孙策多次带领班子成员深入杨家村实地考察,同乡村干部座谈帮助杨家村党支部厘清工作思路,将领导干部联贫户改到杨家村,与11户村民建立帮扶关系,要求每个帮扶责任人进行实地调研,进村入户走访,摸清帮扶贫困户基本情况,分析致贫原因,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脱贫计划,按照“不脱贫不收队”的工作要求进行帮扶。
  找准扶贫点,因户施策对症下药。扶贫工作队通过建档立卡,张贴公示,民主评议,最终确定杨家村贫困户为88户、贫困人口为214人。实行“一张卡片管理,落实一个开发项目、制定一套扶持方案、固定一个专人联系、培养一个明白能人”的 “五个一”扶贫办法,针对每个贫困家庭的实际状况寻找致富渠道,对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等原因导致的贫困户,在做好救济式扶贫基础上,侧重于生产扶持,以帮助他们出点子、找路子、学技术、筹资金,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其集中培训、上门指导,发动种植养殖大户进行结对帮扶,对帮扶贫困户的剩余劳动力多方联系,尽可能介绍外出务工,提高收入。
  找准扶贫点,修路、护堤、架桥斩穷根。杨家村位于辽阳县吉洞乡东部,全村393户1165人,人均年收入不足6000元。扶贫工作队迎难而上,横下一条心,将基础建设纳为脱贫致富首要任务,一方面发动村民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以实际行动共建美丽家园,另一方面争取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援助,经过28天的紧张筹备和施工,对700多米河道护坡进行彻底治理,将村里10公里土路全部建成柏油路,还增设饮用水井两眼,修建便民桥4座。
  一年多来,他们近距离地接触了急需救助的贫困家庭,目睹了一些贫困户的窘境,扶贫工作队员们感到只要把自己融入到每个贫困家庭中,把他们作为自己亲兄弟一样对待,增加他们收入,改善生活就成了作为一项应尽的义务,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