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把全国性的学雷锋活动推向高潮后,抚顺这片拥有着清王朝发祥地、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故乡、满族文化摇篮的启运山水,又平添一个穿越国界、震荡时空的时代强音。由于抚顺和雷锋的特殊渊源,50多年来,抚顺人民“一杆大旗扛到底”,用半个世纪的坚守和传承,实现了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并在学雷锋方面创造了30多个全国第一。

学习雷锋乐在其中
【缘起】
抚顺和雷锋的不解之缘
1960年4月,也就是雷锋穿上军装正式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的3个月后,他随同演出队来到抚顺,被分配到了运输连,担负抚顺钢厂的扩建任务。从此,抚顺这片深厚的土地上,便殷诚笃实地记录着雷锋的足迹。
谈起抚顺市民第一次大规模学雷锋活动还要追溯到57年前。1960年9月,雷锋所在团树立雷锋为先进典型,同年12月11日《抚顺日报》整版刊载介绍雷锋事迹的长篇通讯和《雷锋日记摘抄》,号召市民学习雷锋。之后,各条战线邀请雷锋作报告,望花区建设街小学(现雷锋小学)和本溪路小学(现雷锋学校)还邀请雷锋担任校外辅导员。1961年5月,雷锋因出色的表现被选举为抚顺市人大代表。
1962年8月15日雷锋牺牲了,抚顺各界自发地开展各种纪念活动。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周恩来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从此,全国广泛开展了学习雷锋的群众运动,涌现出成千上万个雷锋式的先进人物。
从1960年到现在,抚顺市有着长达57年的学雷锋光荣历史,不仅时间长,而且不断线。
半个多世纪里,抚顺人做到了一点,就是不管社会怎么变化,时代怎么发展,始终坚持学雷锋。也正如抚顺人所讲的“不管东南西北风,抚顺人就是学雷锋”。学雷锋常态化,是抚顺50余年的历史写照。
【传承】
雷锋精神溢满抚顺
雷锋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光辉榜样。他将有限变为无限,将短暂变为永恒,谱写了壮丽的人生诗篇,铸就了一座令人景仰的思想道德丰碑。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雷锋连指导员时曾说:“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你们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到祖国大地。”
纵观抚顺学雷锋的历史,创新意识、首创精神始终如一。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第一个学雷锋小组、第一份地方学雷锋文件、第一张全面宣传雷锋的地方报纸、第一座雷锋纪念馆、第一座以雷锋名字命名的公园和学校等,抚顺在学雷锋方面创造了30多个全国第一。
50多年来,面对学雷锋活动不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抚顺市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最早在全国成立了雷锋精神研究会,成立了纳入编制的正县级雷锋精神研究所,开办了雷锋精神论坛和雷锋讲坛,创办了《雷锋精神研究》,出版了《雷锋精神永恒》等近百本书籍。并先后召开了雷锋精神与城市文化、雷锋精神与城市振兴、雷锋精神与中国梦、雷锋精神与“两学一做”等20多次理论研讨,形成了一系列科学的理论认知,使抚顺学雷锋活动能够把握时代脉搏,不断实现新突破。
特别是2012年以来,中央提出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弘扬雷锋精神,进一步明确了抚顺市学雷锋活动的方向、任务。其中,以“人人学雷锋、建设雷锋城”主题活动、雷锋精神种子工程等为重要抓手,形成了市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头、相关单位分工负责、社会团体积极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
一直以来,抚顺市政法机关始终把“学雷锋”内化为一种深邃的价值认同、内在的精神自觉、厚重的文化观照,坚持以雷锋精神示范引领“成风化人”。
近年来,抚顺市公安局大力开展“助推抚顺发展争做警营雷锋”主题实践活动。2月17日,抚顺市公安局邀请了多名雷锋精神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举行创建“警营雷锋”品牌研讨会。针对企业发展面临的最直接、最迫切、最突出的问题,抚顺市公安局制定出台了服务经济发展的25条优惠政策。
近年来,抚顺市望花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二庭不懈追求公平正义目标,努力践行司法为民理念,积极应对案件增长压力,全庭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和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民二庭所审理的纠纷多是贴近百姓生活,涉及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案件,矛盾突出,案情复杂。为此,该庭始终将调解工作贯穿于审判活动全过程,努力实现定分止争、案结事了,被评为了2016年度“雷锋式政法单位”。
抚顺市望花区和平街道风华社区与雷锋有着厚重的渊源。雷锋生前所在连队驻军在风华社区,雷锋一生中最后的两年零四个月军旅生涯是在风华社区度过的。社区居民中年龄大一些的老人当年经常与雷锋打交道,雷锋给风华人留下了深深的思念。50多年来,风华社区开展学雷锋活动从未间断,常抓常新,涌现出许许多多学雷锋的先进典型。风华社区的“王维秀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李来云巾帼志愿者服务队”被抚顺市学雷锋典型联合会接纳为学雷锋志愿者总队成员团队。
与此同时,抚顺市通过雷锋纪念馆改扩建等阵地建设,各系统学雷锋特色活动项目化推进,从幼儿园到大学的系列雷锋学校打造,全市38所雷锋精神种子基地校建设,近百个“雷锋号”先进集体的定期评选,金字塔形学雷锋典型群体的全面培育,包括成立学雷锋志愿者培训学院、开设电视“雷锋频道”等系列举措,充分展示了雷锋精神的时代特色。
当抚顺修筑纪念馆,延续雷锋22岁的生命时,实际上是作出了三个历史之约:一是善待雷锋、厚爱雷锋;二是传承雷锋事业、弘扬雷锋精神;三是把雷锋作为城市文化的表征,用雷锋精神熔铸城市之魂。

将雷锋精神传承给青少年
【印记】
雷锋精神影响一座城
一座雷锋城,数辈雷锋情。在传承雷锋精神的50余载里,不论政府还是百姓,他们早已把雷锋精神深深地扎在了心坎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从1963年起,抚顺历届党代会报告都把学雷锋纳入其中。市级文件数以百计,每年都有紧贴时代的学雷锋主题。上世纪60年代,深入开展“学雷锋做革命事业接班人”活动;80年代,提出“人人学雷锋,创建文明城”的响亮口号;90年代,倡导“发扬雷锋精神,争做四有新人”,特别是军民共建学雷锋的经验做法,由中宣部、解放军总政联合发文,向全国推广。
2006年以来,抚顺市创新开展“百姓雷锋”评选表彰活动,以清晰的价值标准、科学的操作模式,成为新时期的雷锋文化品牌。国家级集体典型,如雷锋生前所在团、抚顺供电公司、抚顺市公安局户政处等在全国学雷锋活动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2011年以来,以雷锋城建设为主题,大力推进雷锋精神种子工程等系列工作,在国内产生较大社会反响。抚顺先后培养和选树了全国学雷锋标兵邓凤兰、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胡玉萍等一大批学雷锋典型。据统计,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涌现出全国、省、市级学雷锋先进个人1000余人、学雷锋先进集体700多个,在不同历史时期成为人们争相学习的榜样。
3月1日,抚顺市第十一届“百姓雷锋”颁奖典礼在抚顺市满族艺术剧院正式举行,此次颁奖典礼充分运用了情景剧、情景讲述、诗朗诵、歌舞等多种表现形式,呈现了“百姓雷锋”的感人事迹及其高尚的精神。同时,此次颁奖典礼还着重向全市人民展示了未来抚顺学雷锋的发展蓝图——学雷锋的“3+1”工程。
“3”是党员干部带头学雷锋、企业岗位学雷锋、全社会人人学雷锋,旨在优化政治生态、推动经济发展,进一步改善社会风气。“1”是一个目标,未来几年抚顺市将继续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努力把抚顺建设成全国雷锋文化“高峰”。将借鉴延安、井冈山的模式,建设弘扬雷锋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国教育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