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隧道里的惊心动魄三小时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杨清林 通讯员 胡伟明 | 发布时间: 2017-03-01 10:16
营口交警顶风冒雪排除险情避免二次事故发生
 
  一辆重型货车因单方面肇事,受困于全长2930米的戴峪岭二号隧道中,后方车辆随时会发生二次事故,情况危急。
  风雪交加、天寒地冻的3个小时,营口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速四大队民警与清障人员想方设法、手推肩扛,终于将道路疏通,将险情排除……
 
  巡逻途中发现险情
 
  2月16日,纷纷扬扬的雪花再一次飘洒在了滨城的上空。按照恶劣天气应急预案的要求,营口市公安局交警高速四大队民警又一次加强了沿线路面的巡查力度。16时20分,当执勤民警王平驾驶巡逻车辆进入戴峪岭二号隧道时,一个人影突然出现在警车正前方并用力挥舞着手臂拦停警车。“坏了,一定是出问题了!”王平意识到隧道内一定有大事发生。果然,距离该男子不远处,一辆丹东牌照满载货物的重型货车不知为何冲上了隧道内路边高度近半米的电缆平台,右前轮深深地陷入电缆沟内,整个车辆前部悬空,卡在了电缆平台上,被撞坏轧断的平台水泥板散落一地。
  王平巡逻的辖区内,共有3组6座隧道,这全长2930米的戴峪岭二号隧道是其中最长的。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汽车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呼啸而过,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可能会发生二次事故并影响后续车辆的通行。
 
  棘手问题接踵而至
 
  警情就是命令。营口市公安局副局长、交警支队支队长李涛要求高速四大队民警迅速调集警力组织救援,紧急处置,坚决避免再发生交通事故。高速四大队其他巡逻中队的民警立即前来增援,并赶到隧道外封锁交通,禁止一切车辆进入隧道,防止发生二次事故。鉴于天气恶劣且事故发生在隧道内,高速四大队迅速启动了应急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对辖区路段进行临时管制,全力以赴处理现场并对肇事车辆实施救援。与此同时,迅速安排一辆大型吊车进行现场清障,开展救援工作。
  然而,问题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戴峪岭二号隧道高度在10米左右,而吊车长长的吊臂在狭小的空间里不得以施展。起吊角度过小,吊车根本使不上力;正常的起吊角度,吊臂又立不起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新情况,现场的所有人都是一筹莫展。
  隧道外风雪交加,天也渐渐黑了,等待的车辆已经排起了长龙。如果不能及时清除现场疏导交通,将会给风雪中等待的车辆带来危险和麻烦。王平反复与吊车清障师傅商量,无论如何,当晚必须得清理完毕,让车辆通行。吊车清障师傅前后思量、反复斟酌,终于想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让吊臂伸出一半只吊车头,吊起一点下面垫一点垫木,先把前轮弄出来,然后一步一步再把车往外挪。
 
  齐心协力解危救难
 
  可是,新的问题又摆在了大家面前。
  由于吊车清障人员只有两位,其中一位操控吊臂,还需要一个人配合清障师傅在车轮离地出现空隙时,瞅准时机塞进垫木。最重要的是,吊臂只伸出了一半,并且起吊角度较小,吊车的起吊力量不足,在货车前轮下塞垫木的人员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并要冒着车辆向前滑摆的危险。王平说声“危险的事情让我来”,就和另一名清障师傅拿着垫木站到了货车右轮前面。就这样,吊车吊起一点,车轮下就垫上一块垫木。随着一块块垫木垫下去,肇事车辆的右前轮终于慢慢地从电缆沟里露了出来。
  “能使上劲的全都到货车后部,听我口令一起推车,将车挪出电缆沟。”吊车清障师傅一声令下,现场的全体工作人员喊着号子用力地推着货车。一次、两次、三次……可货车却纹丝不动。 
  民警带领着不少被困车辆中的人员用手推、用肩扛,不少人都由于路滑用力过猛,一跟头栽到地上。就这样,3个小时过去了,肇事大货车终于被拖出了隧道。看着一个个尾灯消失在长长的隧道中,参战的民警才真正地舒了一口气,消失在茫茫的寒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