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省平安建设那些“小细胞”
当我们把视线关注在平安建设的大项目大工程时,不妨也把目光转向身边,或许有欣喜的发现:
在营口市西市区滨海街道金牛山社区,这里的居民都知道社区有个“心灵氧吧”,其实它的全称是“社区党员‘心灵氧吧’”。这是社区为居民设置的特殊工作室。
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人们呼吸困难时会吸氧,居民遇到矛盾纠纷会找社区解决,社区帮助居民调解矛盾,化解纠纷,就相当于给居民“吸氧”,所以这个工作室就叫做“心灵氧吧”。社区安排专职工作人员每天在“氧吧”接待前来“吸氧”的群众,并与社区党员志愿者联手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
社区居民赵某的母亲因孩子的教育问题与赵某的爱人闹了矛盾,婆媳关系一下降到冰点,爱人提出离婚,赵某夹在母亲与妻子之间不知如何是好。赵某到社区的“氧吧”寻求帮助,社区工作人员不仅教他如何做母亲和妻子的工作,而且还来到赵某的家里做赵某母亲和其妻子的工作,化解了婆媳之间的矛盾。通过“心灵氧吧”这一载体,社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们为群众提供了一个缓解生活、工作、心理压力的平台,化解家庭纠纷,并通过后期的跟踪帮助解民忧。
盘山县甜水镇有个二创社区,社区的人口主要是朝鲜族,出国劳务的人员占全村人口70%以上,留在村子里的主要是老年人和儿童。平日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站成了老人们喜爱光顾的场所,照料站成了老人们另外的一个家。根据社区老年人的具体情况,照料站为每位留守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配餐就餐、健康保健和精神慰藉等服务。
老人们在这个照料站既能享受到类似社会养老机构的服务,又不离开熟悉的环境,方便自己日常生活。照料站为老人提供简单的医疗服务和健康指导,还组织开展娱乐、座谈、讲座等活动,每逢年节,还举行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活动。因为很多家庭都有出国人员,照料站还特意为老人提供心理咨询和情绪疏导服务,缓解了老人思念儿女、惦记亲人的心理压力。老人们的生活也不再枯燥,日子过得非常滋润。
“心灵氧吧”规模不大,可以说都是小微工作室,但是这些接地气、贴近老百姓的微机构解决了不少老百姓的家庭问题,化解了家庭危机。其实,我们还会发现:
走在小区里,走在村屯中,会看见一群戴着袖标的大爷大妈们边走边唠着嗑,他们是义务巡逻队,平安的志愿者,他们在为邻居看家护院。
在社区,我们会发现有综治维权工作站、社区配送队,还有起着各种名字的服务居民的小机构,亲情工作室、金心驿站、心语聊天室等等,给居民心理慰藉。这些特色工作室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在创建和谐社区为目标的社区居民调解和维权中,成为群众反映诉求的“直通车”,促进社会和谐的“助推器”,有效地化解了基层社会矛盾。
我们还能见到各种志愿者团队,学雷锋志愿者团队、蚂蚁公社、巾帼志愿者等等,他们从事公益活动,用自己所能帮扶他人,为社会增添热能。
我们还看到有的公安派出所利用微信平台向辖区的居民推出的微警务,居民通过手机二维码、APP等就可以实现报警、户籍咨询,还能查看警方的安全警示信息。
上面这些机构、组织是微小的,做法是细微的,它们“打造”了微平台,给这个社会带来的是微服务、微公益。它们是平安创建中的微力量。
人们常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微力量是所有力量的根基,再强大的力量都是由一个个微力量汇聚而成的。“微力量”聚集起来,就形成了巨大的“正能量”,这个社会更和谐、更美好。
微力量改变了生活,助推了平安建设。让我们感受一下平安微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