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笔下云烟 艺海觅宝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杨清林 | 发布时间: 2017-02-10 09:33
  未过正月十五,年味尚未散尽,有朋友在朋友圈晒出春节前喜得公安书法家高波写的春联,引起许多人艳羡。高波说过:“十多年军旅,二十多年从警,曾为部队、省公安厅机关及各部门写了四十多年的春联。真是练手、练功、练意志,我爱书法,乐写春联一辈子。”


 
  在辽宁省公安系统,高波的书法很有知名度,真草篆隶诸体兼工,尤其行草龙蛇竞舞,云烟满纸。其实高波多才多艺,国画很有造诣,篆刻别具神采,摄影占尽风华。这从他的头衔可以描摹: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艺术家协会会员,全国公安文联会员,辽宁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名家书画院副院长,辽宁前卫书画院院长。
  1959年3月15日,高波出生于辽宁铁岭,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军旅生涯16年间,担任俱乐部主任、文化干事、创作员。两次被沈阳军区政治部评为“优秀俱乐部主任”“优秀文化干部”,荣立三等功3次。1994年从沈阳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转业到省公安厅工作。在省公安厅政治部宣传处、报刊处、《水晶石》杂志、《平安》杂志、《辽宁公安报》任主任科员、美术编辑、摄影记者,现供职省公安厅警务督察总队。
  对于书法,高波有自己的感悟:没有汉字,就没有书法,书法是无言的诗,无声的乐,无形的舞。汉字天然携带着美的基因,成就书法艺术。所以写书法人必须写出神采来。
  他幼年习书从楷书入手,后临篆隶,几十年来,临池不辍;对古玺封泥兴趣甚浓,多有体悟;初以秦汉入手,后旁涉明清诸家,以及当代印风。书法得益于著名书法家聂成文、田树元,篆刻师从王丹、冷旭,铁笔柔翰,相得益彰。先后参加全国公安系统第三、四届“卫士之光”杯书法展,“王羲之杯”书法展,全国第七、八届书法展,全国首届青年书法展,全国第六届篆刻艺术展,全国第二届隶书展,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建院十周年“大美篆刻”——走进生活中的篆刻艺术作品展等国家规模大展。



高波摄影作品



高波书法作品



高波美术作品
 

 
  评论
  高古空灵写性情 波涛澎湃铸华章
  □ 李世俊
 
  中国书法是凝聚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对中国人的内在性灵魂的展现,它的发展是不断上升的过程;同时,中国书法也是主体情感的文化载体。能够在简单的二元黑白中翻转腾挪、横向涛头而立的人则微乎其微。高波对书法孜孜以求,是努力站在涛头的人物。
  高波对书法艺术之美的展现是通过书法的内容与形式的方式,对意、志、情的美学概念的外化,并以先天“良知”的道德之心作为书法创作的根基,这与高波投身军旅、公安,而今又为辽宁省公安厅的督察民警的出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下过乡、当过兵的经历更使高波的内心充满着正义与道德。提起高波对书法的热爱是从小养成的,早在中学读书时期就受书法老师熏陶,从那时起,高波就立志要当一名书法家,并在各种书法大赛上屡屡折冠。
  高波书法诸体兼擅,楷隶行草兼工,近来又研习篆书,展示一位书家远大抱负。孙过庭说:“偏工易就,尽善难求。”其实也不尽然,高波的书法是兼容众体的。追求高古是后代书家毕生的目标,篆隶高古,即便专写行草也要涉篆隶,这是学书之正途。高波眼界是宽的,所走之路也与古人暗投。
  在诸多书体中,高波以楷书久享盛誉。与一般学书者一样,早期亦学颜柳,后来感觉颜柳板滞,逐爱灵动之楷书。其楷书多得灵动之气。正如刘熙载在《游艺约言》中说:“有狂篆、狂隶,有庄行、庄草。庄正而狂奇,此亦裒益平施之理。”此处虽未提楷,楷亦当如是观。高波于此也是深有会心的。为了追求古趣,高波又玩溯魏碑,如《张玄墓志》,古质典雅而又饶骨力,从中吸取营养以立楷书之骨。因此,高波的楷书既有唐法,又有魏则,摇曳多姿。
  高波的隶书也有自己的特点,一方面有《张迁碑》的古拙,另一方面又有《曹全碑》的圆润,近来又留心于汉简,其隶书又倾向于流动,高波写出了自己的风格。看高波的隶书,我想起了刘熙载所称道的草隶来。高波的行草也擅胜场。行书从《圣教序》入手,笔道坚实、字势挺拔;又参以大王的传本墨迹、手札,增强灵动性;复又融入风樯阵马之米书,亦渐至佳境。草书则写《十七帖》《书谱》,走二王的路子。
  总之,高波的书法属传统一路,与古为徒,使他的书法有了良好的根基;于天为徒,则纵横有象,其书自然而然,又入道家堂奥。高波学书不跟风,始终保持一种独立不倚而又清醒的审美个性。高波为人耿介,做事低调,不张扬,故其书多含蓄。书如其人亦在高波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操千古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几十年的书法实践和探索,高波有着丰富的书法经验,也赢得了众人的口碑。但他并没有沾沾自喜,躺在功劳簿上,而是不断求索,以期书艺更上层楼。
  (作者系中国书法出版传媒集团公司董事长、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