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沈阳市公安机关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一条主线、两个打造、三个过硬、四个前列”的总体思路和“谋划大事、破解难题、深度推进、自我加压”的工作要求,紧扣发展第一要务,履行维稳第一职责,树立民本警务理念,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为目标,以突出人民群众公正感为核心,以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根本,全市广大公安民警忠诚履职,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拼搏奉献,不断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健全打、防、管、控、服“一体化”机制,全面推进“三大载体活动”,积极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打赢了一场又一场艰苦硬仗,经受了一次又一次严峻考验,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光荣任务。

威武之师 本报记者 赵敬东 摄
亮点一:
亲商助企,保驾护航——“进企业、送服务、保稳定、促发展”
沈阳市副市长、公安局长刘国秀提出:“对企业怎么尊重都不过分,要用真心为企业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对企业怎么保护都不过分,要用专心为企业发展创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对企业怎么服务都不过分,要用诚心为企业发展创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关注企业、情系企业、走进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服务,帮助企业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全市10353家规模以上企业、1728家“六必进”企业、125436家规模以下企业已全部走访完毕,建成警务工作站、警务工作室、外商服务工作站、警企共建单位5122个,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4.1万余件,仅消防支队、交警支队等就解决各类问题近3000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2.3万余处,侦破涉企案件2184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嫌疑人1408人,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5.6亿元。
亮点二:
和谐沈城,情暖百姓——万名民警“走基层、联万家”
“公安姓公、民警姓民”,这是刘国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紧紧围绕“人民在我心中”这条主线,将全市25000户家庭中“最需要我们关注的人”“对我们最有意见诉求的人”“最需要我们同情帮助的人”纳入联系范围,理顺群众情绪、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突出问题、密切警民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截至目前,共走访联系群众27.7万人次,为生活困难群众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826.8万元,解决各类实际问题63767件。感化、规劝了201名逃犯投案自首。收到感谢信、锦旗13934封(面)。
亮点三:
震慑犯罪,赢得民心——“招手就站、马上就办”
老百姓的安全感是刘国秀最记挂的事儿,他认为只有让老百姓白天见警察、晚上见警灯,提高见警率、管事率,才能真正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全市新增300台警务流动便民服务车,与全市224台110警务车、100台专职巡逻车,构建了全天候、全覆盖、立体化的社会巡逻防控网络;每天投入社会面的巡逻警力达到了4126人次。截至目前,通过轮值轮巡共盘查可疑人员8560人次,抓获现行违法犯罪嫌疑人361名。为群众提供业务政策咨询解答17763件次,救助受困群众1675人次,化解矛盾纠纷5641件。
亮点四:
打防结合,无缝对接——完善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
打防结合是公安机关的一贯方针,在多年的公安工作实践中刘国秀总结出了一条:“发了案子破不了,是没本事;发了案子能破了,是有本事;不发案、少发案才是真本事、大本事。”构建控制点星罗棋布、巡逻线纵横交错、防控面无缝对接,全天候、全覆盖、“打、防、管、控、服”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让犯罪分子想作案的不敢作、正在作案的作不成、作成案的也跑不掉,跑掉的也能抓回来。全市刑事警情同比下降36.7%,刑事案件发案同比下降21.8%。
亮点五:
关注民生,打击整治——深入推进常态化打击整治
布设“八大战区”,开辟“十大战场”,划分“十二条战线”,深入开展了“破现案、攻积案、清逃犯”专项行动和打击“盗抢骗”犯罪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全市破获命案现案87起,积案5起;破获电信诈骗案件98起,捣毁窝点21个,打掉犯罪团伙23个,拦截被骗金额1600余万元。特别是刑事案件现案破案率达到41.9%,其中,侵财案件破案率同比上升11.1%,抢劫案件破案率同比上升10.4%;抓捕逃犯数量同比上升26.07%,网上逃犯缉捕率达到69.83%,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亮点六:
维护稳定,居安思危——把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
“居安思危,严之又严、细之又细、实之又实”,是刘国秀对反恐等工作的要求。沈阳公安稳妥地化解了一批涉稳涉恐案(事)件,实现了危害国家安全、政治稳定重大事件和暴力恐怖袭击事件“零发生”,确保了沈城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确保了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和敏感节点期间绝对安全。
亮点七:
专项整治,不负众望——不断强化公共安全管理工作
“宁可听到从严管理的骂声,也不要听到发生事故后的哭声。”这是刘国秀对公共安全管理工作的态度。深入推进道路交通专项整治行动和消防安全八大领域整治行动等专项行动,坚持“全警管交通、全警管消防、全警管治安”和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的工作方法,持续加大交通、消防、公交、轨道、地铁、危爆物品以及大型活动安全管理整治工作力度,做到严管严控、严整严治、严堵严查、严打严防。全市交通和火灾事故“件、死、伤、损”四项指标同比分别下降11.75%、23.82%、11.37%、12.99%。
亮点八:
改革图新,强基固本——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和警务改革
强基固本、做实做强基层,是刘国秀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沈阳公安持续推进“四项建设”,完成了“全面推进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工作”及“创新外商服务站管理服务运行模式”两项试点工作,成立了打击电信网络新型犯罪查控中心、打击刑事犯罪情报中心,完善了“1+4+X”常态化打击新机制,精心打造了社区警务“3+1”新模式,推进“大部制”改革试点取得实效,加快推进“智慧公安”建设步伐,大力推行网上服务、网上办案、网上审批、网上答复等工作,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办成事。
亮点九:
公平公正,公信公开——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
“老百姓最大的愿望就是公平正义,公安机关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公正感作为追求的核心,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追求的根本。”这是刘国秀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沈阳市公安局成立了案管中心,全面推进了“法治公安”建设,全市公安机关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有效提升。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项目、下放审批权、简化审批程序,做到“清单之外无权力,目录之外无收费,大厅之外无审批”。
亮点十:
从严治警,从优待警——大力加强公安队伍建设
“谁要是砸了沈阳公安的牌子,我们就砸谁的饭碗!谁要是给警徽抹黑,我们就卷谁的铺盖卷儿!”刘国秀在抓公安队伍建设上毫不含糊。沈阳公安狠抓领导班子和公安队伍建设,落实“两个责任”,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班子有了合力、凝聚力、向心力,队伍有了活力、战斗力、执行力。制定出台并认真落实《从优待警30条措施》,切实消除了民警的后顾之忧,有效提振了队伍士气。
战鼓催征,豪情满怀。沈阳公安将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科学谋划、深入推进,挽起袖子、甩开膀子,为推动沈阳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确保全市社会治安持续稳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