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不买5000元选装包就买不了车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张乐悦 | 发布时间: 2017-01-06 09:59
消费者投诉广汽本田4S店 本报记者介入后双方协商解决
 
  “购车必须买选装包,不然就要等。这算哪门子的事情?”最近,有市民向记者反映在买车时遭遇商家“捆绑式”销售的不公平待遇。而记者调查发现,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一直以来,这种4S店售车乱象普遍存在,4S店以促销活动优惠之名,实则变相捆绑销售、加价售车。
 
  购车遭遇:加买5000元内饰才有车
 
  沈阳市民张先生投诉称2016年12月12日在沈阳东陵路上的辽宁路安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广汽本田4S店订购一台本田凌派,销售员表示说现在有活动,比厂家指导价便宜21000元。
 
  销售人员推荐说,如果加装5000元的选装包性价比更高,包括导航、真皮、加热、盲区功能。
 
  于是,张先生订购了自动豪华版,但是回家后,家里人表示不喜欢手动空调,张先生便给销售员打电话说换成领先版。
 
  但销售人员告知张先生,领先版出厂时自带盲区功能,但是需要购买选装包,包括导航、真皮、加热,外加588元的工时费,一共是5088元。
 
  张先生一听觉得不对劲了,其实选装包中的很多项目,他根本不需要。
 
  于是张先生表示不买内饰,只要裸车,可是4S店不同意。并称签完的订单改不了。
 
  “选豪华版的时候上面没有说必须要加选装包。现在却说不加选装包就没车,要不就买豪华版,要不就加选装包。这算什么事啊?简直就是霸王买卖!”
 
  处理结果:双方协商解决
 
  这家4S店的工作人员则称,并没有强制顾客购买选装包这一说法。不过,要是厂家出来的(车)带了选装包,不购买就拿不到车。所以,4S店也没办法。
 
  对于这种隐形的“捆绑式”销售的做法,辽宁安行律师事务所李越律师表示,消费者对于与谁交易具有选择权,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能强制交易,不能剥夺消费者的交易选择权。经营者销售商品,违背购买者的意图、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的行为,属于强制交易行为,消费者可以拒绝与之交易。对于强制交易行为,消费者可以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反映情况,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随后,记者将情况反映给大东区消费者协会,经调解,4S店以比厂家指导价便宜20500元的价格将车卖给张先生,并且不需要再购买选装包。也就是说,张先生以裸车价再加500元购买该车辆。张先生对此协商结果表示满意。
 
  记者暗访:不买选装包不给提车
 
  在汽车销售行业,选装包又叫加装包,消费者购买汽车时,需要再花一定的费用从商家那里购买其他的额外配置,内容包罗万象。
 
  有人认为,选装配置之所以捆绑打包销售,是为了保证经销商有更高的利润。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沈阳市铁西区多家4S店,在一家日系汽车4S店内,记者表示想买一辆车。
 
  一番咨询了解后,销售人员给记者亮出了报价单:车辆报价26.7万元、购置税2.65万元、保险1.2万元、加装个性化定制1.58万元、其他相关费用1500元,总价约32.3万元。
 
  “保险可以自己去保险公司买吗?其他相关费用1500元是什么?”记者问。“不行,保险一定要在店里办的。这个1500元是我们给你办保险等各种项目的手续费。”销售员说。
 
  “加装个性化定制是什么,不装不也行吗?”记者表示疑问。销售员立即表示:“不行,这是店内规定,买车一定要买装潢,包括贴膜、导航等。1.58万是最低消费。”该销售员还表示,买车都要加装个性化定制。
 
  业内人士:购车环节乱象多多
 
  记者在另一德系汽车4S店咨询时得知,买车也必须购买价值不菲的选装包,否则就很难买到车。
 
  “有些商家在卖车时,不是让消费者自己选择买或者不买,而是消费者要么被强制买,要么变相被强制买,让消费者很为难。”从事汽车行业工作的陈经理告诉记者,有些加装包的内容不但贵,而且不实用,比如定速巡航等。“这一块利润高啊。现在卖车的利润很薄或者几乎没有,为何现在消费者买车一定被要求在4S店买保险,就是这个道理。”
 
  不过陈经理也认为,不是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要加装包,只是车主在购车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一种配置组合,尽量使车内的每一种配置达到“物有所值,物尽其用”。当然,选择后期自己加装是最明智的。这是因为除了价格比4S店便宜很多外,还不用承担昂贵的工时费,且质量和使用效果往往与在4S店装相差无几。最重要的一点是,谁也不能保证在4S店装的就一定是官方配件。
 
  记者了解到,只要是畅销车型,基本都会被要求加装,这是汽车市场的普遍做法。加装车所加装的配置不少是内部装潢。同时,也有一些有争议性的服务,如更换大灯、更换轮毂、玻璃贴膜等。
 
  随着汽车产品的丰富,4S店的加价现象、捆绑销售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损害了厂家的品牌形象,让厂家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
 
  链接:4S店售车的一些“坑”
 
  在汽车消费上,特别是购买新车时,消费者经常会遇到4S店卖车的一些潜规则。许多消费者买车时不懂车,误入购车陷阱,又未保留证据,维权之路很麻烦。在此,为您汇总了一些“坑”,有备无患。
 
  “优惠价”不优惠
 
  购车时,不少经销商惯用的手段如:打出许多“优惠价”、“包牌价”、“促销价”等等虚价,让人一头雾水。有时,您买到的所谓“促销价”车,全款加上所有费用会比车厂指导价格还要贵。所以,一定要注意经销商报给您的价格是否为裸车价,还有各种上牌费用、保险费用,都要一一搞清楚。
 
  被忽悠买来高配车
 
  同一款车系分为不同版本来销售,车厂的初衷是为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然而,有的经销商鼓励你购买高配置的高价车。销售员会强调高配车各种功能如何好、如何有用。低配车与高配车的差价很大,利润又高。实际上,高配车大多数性价比不高,许多增加的配置,在平时开车时根本用不到,属于“鸡肋”。
 
  便宜车要留心眼儿
 
  有个别经销商推出一款很便宜的车,明显低于市场上的平均价格。此时,你不要贪便宜,要长个心眼。这些车大多为库存车、二次售车、来历不明的车,虽然便宜,但品质难以保证,以后的维权也很艰难。
 
  这种情况在二级或三级经销商那里居多,如果出现购车手续不齐全等状况,消费者的权益是难以维护的。特别是购买了一些未经授权的进口车,往往是很难有售后保障的。
 
  警惕零公里“伪新车”
 
  一些汽车经销商往往将使用过的车当做新的商品车来卖,并把路码表、传感器拔掉,使路码表失灵来确保零公里。其实,这类车已行驶了一定的路程。
 
  为了防止买到这类“伪新车”,选择车辆时,首先要看轮胎。一般新车的轮胎基本没有磨损,包括轮胎制造过程中产生的细小痕迹以及刺状的凸起。只要发现哪怕是最细小的轮胎磨损,而里程表显示为“0”时,车辆就很有可能隐藏问题。还有就是“跑冒滴漏”,是指车子行驶了一段里程后出现的漏油、漏水、漏气等现象。看车时需打开引擎盖观察发动机汽缸体和汽缸盖、油底壳之间有无机油渗漏,水箱周围有无水渍,电瓶头附近有无污染和锈蚀,空调管路的接口处有无尘土沾上。检查机油有没有发黑,也是很好的鉴别方法。
 
  “定金”和“订金”意义不同
 
  购车需交付订金已成为汽车消费规则。时常有人在商品交易中将“定金”和“订金”的含意和用途混淆,致使交易中未达到其预期效果并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其实,定金是一个规范的法律概念,是合同当事人为确保合同的履行而自愿约定的一种担保形式。而订金并非一个规范的法律概念,实际上它具有预付款的性质,是当事人的一种支付手段,并不具备担保性质。如果我们购车时签署的是“订金”合同,若合同终止,消费者可以收到订金退款;而“定金”具有法力效益,需要支付违约金,甚至无法返还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