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母亲的生日在小年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张志强 | 发布时间: 2022-02-18 10:23

  母亲是1942年腊月二十三出生,小年是她的生日。从小到大,母亲没有给自己过过生日,我们姐弟也从没有给母亲举办过一次像模像样的生日宴。因为老家的农历腊月二十三这天,是大人们最忙碌、孩童们最兴奋的时刻。

  为喜迎新春佳节的到来,这一天,大人们要做最后的准备,再次赶集上店,置办那些需要补充的年货,还要专门抽出时间把房屋内的犄角旮旯上上下下清扫一番,老人们把此举称为“扫尘”。另外,还要包粘豆包,为轻闲的正月备足主食。小孩们更是急不可耐,时不时钻进仓房“盘点”年货。

  进入小年,小山村似乎就已能听到春的脚步声。这一天,母亲通常都严格按照头天晚上跟父亲的商定,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她第一个起床,生怕惊扰我们,蹑手蹑脚地带上房门去外屋,为全家人准备小年的早饭。那时候,我家小年的早饭通常是酸莱馅饺子。等我们姐弟穿好衣服,洗完脸,一排排皮薄馅大的饺子,已差不多挤满了两个用高粱秆穿起的盖帘子。

  那年月,老家小山村的条件很一般。平时大人小孩的肚子里也没什么油水,恨不得一口气把那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吃到肚里。母亲此时却很少动筷,她经常习惯性地为自己盛一碗饺子汤,一边喝,一边看我们狼吞虎咽的样子。我们姐弟哪里还顾得上母亲的生日啊?母亲也从未在此刻提及。

  可是,每当我们姐弟过生日时,母亲总是天刚蒙蒙亮就起来,第一时间把煮熟的鸡蛋端到我们跟前。“多吃两个,生日多吃鸡蛋,学业好,在身上多滚几下,能滚出好运气,将来能有个好前程。”

  母亲的话,至今在我的耳畔萦绕。母亲没有什么文化,只上过几天小学,仅识的几个字还是上夜校时学的。

  母亲八岁时,姥姥、姥爷就相继去世,她一直跟她的哥哥一家生活,帮着照看我的表姐、表哥。母亲从九岁开始,就用她幼小的身躯背着我的大表姐,领着二表姐,本来上学识字的宝贵时光,就是在这种日复一日的循环中消失……

  十八岁那年,我弃笔从戎离开老家。在那段聚少离多的光阴中,母亲每年都在我过生日的头天晚上让父亲用信封给我送去祝福和嘱托。

  后来我当警察,一年到头就是忙。每逢小年,只能用自己无言的承诺和出色的工作来回报母亲。

  年迈的母亲似乎也特别理解,经常对我念叨,啥生日不生日的,节假日是你们最忙、最累的时候,咱老百姓的平安和睦靠的就是你们,只要你们把工作干好了,我就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