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良药未必要苦口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王景慧 | 发布时间: 2022-02-11 10:51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是许多人知道的道理,可我有时在想,良药何必要“苦口”,忠言何必要“逆耳”呢?

  我不由得想起了春秋时代晏子巧谏的故事。齐景公将自己心爱的一匹马交给一人饲养,这个人却把马杀了,齐景公大怒,下令肢解养马人,凡求情者与养马人同罪。晏子见状对齐景公说:“待我先将他的罪状列举出来,好让他死得心服口服。”齐景公点头同意,晏子对养马人说:“你有三条死罪:你为大王养马而杀马,死罪一;你让大王因马而杀人,死罪二;你让大王因马杀人的恶名传遍天下,死罪三。”齐景公闻言一惊,当即赦免了养马人。晏子故意历数养马人的罪状,实际上是对齐景公进行忠告的策略,不仅严厉地指出了齐景公滥用刑罚会导致的恶果,而且为齐景公改错自省留足了面子。

  可现实中,有人认为只要自己的初衷是好的,言语上的刺耳、违逆或许无关紧要。其实不然,尽忠言固然要看初衷,同时也要看实践、看效果。

  魏征以敢于直谏著称,有一次当着满朝文武,他为某事与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回到内宫仍愤懑难平,见了长孙皇后咆哮不已:“总有一天我要杀了这个乡巴佬。”幸亏长孙皇后是位“贤内助”,面对暴怒的皇帝,赶忙回到内室换上朝服,向唐太宗下拜说:“君明则臣直,我要祝贺陛下啊。”长孙皇后采取迂回办法,给唐太宗留面子、长面子,让魏征化险为夷。可见,如果认为只要是忠言便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不分场合,不看对象,不计后果,即使是“以人为镜”的明君唐太宗也要起杀心的。

  还有人认为,既然是忠言,带着“辣味”才能醍醐灌顶。可我要说,即便是带着“辣味”的忠言,亦应如曾国藩所言:“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

  由此我想,忠言有时就像宝石一样,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砸到别人的脸上,很有可能造成伤害与反弹。反过来,如果加上精美的“包装”,诚心诚意地奉上,对方欣然接受的几率更高,这亦是一门艺术、一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