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2021年度全省政法工作回眸·依法治省|依法治省脚步铿锵 法治辽宁行稳致远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记者 白国军 栾岚 文 记者 蔡冰 摄 | 发布时间: 2022-01-21 10:35

  在位于鞍钢炼钢总厂厂区南侧的驻企警务工作站里,职工宋明日在民警的帮助下补办身份证,仅用了十几分钟时间,就通过“身份证自助拍照申请一体机”完成了身份证照相及指纹采集。

  “这个警务工作站真是太方便了。非常感谢鞍钢分局给我们企业职工提供这么方便的条件。”初次体验后,宋明日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为推进服务阵地前移,鞍山市公安局鞍钢分局驻企警务工作站于2021年成立,集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能满足职工办理公安业务“一站式”服务的需求,做到“企业提了就能办、职工来了马上办、距离较远上门办”,真正让企业对工作站的建设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驻企警务工作站里发生的一幕幕,正是过去一年我省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生动写照。

  发展是硬道理,法治是软实力。过去一年,全省政法系统充分发挥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主力军”作用,紧密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聚焦重点任务,持续深入发力,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辽宁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全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增强辽宁发展核心竞争力,将“法治辽宁”蓝图一绘到底。

社区都有了居民的“评理说事点”。

社区都有了“居民评理说事点”。

  法治辽宁建设迈出新步伐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2021年12月2日9时30分,盘锦市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大厅内,全体人员举起右手,庄严宣誓。铮铮誓言、声声承诺,掷地有声。

  在全省“宪法宣传周”期间,盘锦依托全市网格平台集中开展线上宪法宣誓活动,通过“云端”联网实现“面对面”“屏对屏”,创新开展大型集中宣誓仪式。本次宣誓仪式共设置1个主会场、4个分会场、525个微型会场。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全省各地运用新媒体技术增强宪法宣传的持续效应、联盟效应和辐射效应,一条条“看不见的线”穿过“云端”,增强了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宪法意识。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过去一年,我省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全省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和党校(行政学院)主题班课程。邀请全国著名专家学者两次为全省领导干部作专题辅导。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学习纲要,实现全省政法单位领导干部培训全覆盖。利用省内融媒体平台开展学习宣传,各地各部门有效学习率、贯彻执行率均为100%。

  形势在发展,时代在变化,法律体系必须与时俱进。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结合我省法治领域实际情况,组织制定20件实施性文件,并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解决法治建设领域突出问题 为辽宁振兴发展实现新突破提供法治保障的意见》,着力补齐我省法治建设领域存在的短板,为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现在开庭!”2021年12月23日9时,在辽阳市文圣区人民法院2号法庭内,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响,一起行政案件正式开庭审理。来自辽阳市公安局等28家市政府部门的近30名国家工作人员身临现场旁听庭审,“零距离”接受法治教育,更加直观地学习法律知识,增强依法行政意识。

  为政者须率先奉法。过去一年,我省制定修改省级法规规章14件;废止修改省级地方性法规8件、政府规章58件;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6700余件。完成首届省级法治政府示范创建社会第三方评价;推进复议体制改革,办结复议案件187件,直接纠错率17.1%;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法定应当出庭率达100%。各级党委、政府将权力运行纳入法治轨道,法治政府建设的节拍越来越清晰、脚步越来越坚实。

  扛起优化营商环境的政法担当

  “我们企业本不欠款,却经常成为被告或第三人,被拉入到诉讼中,不断出庭应诉,增加了企业负担。” 

  “加大失信惩治力度,面临执行难,失信被执行人没有受到惩戒是对守信人的不公平,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会推动整个社会良好营商环境建设。” 

  ……

  1月7日,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于天敏在省工商业联合会调研时与民营企业家代表面对面座谈交流。企业家代表们畅所欲言,既有对政法机关的感激,也有对涉法问题的困惑,会议气氛温馨而热烈。

  过去一年中,类似的“面对面倾听”在全省各级政法机关中已司空见惯。全省政法干警进一步更新观念、放下架子、摆正位置、转换视角,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倾听企业心声,了解企业难点、痛点、堵点,站在企业角度想事情、看问题、定政策、抓落实,给企业家吃下“定心丸”。

  一些举措让企业家们念兹在兹:

  ——组织召开以“法治化营商环境与辽宁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首届“辽沈法治论坛”,邀请省内外理论与实务专家开展研讨献计献策。

  ——联合省工商联建立“政企直通车”,依托12345平台打造省、市两级法治化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主渠道。

  ——统筹推进全省依法保护产权工作,完善与“三合一”审判机制相适应的案件管辖制度。

  ——组织全省政法机关集中开展转作风治顽疾“三个不用找关系”专项行动,最大限度减少司法活动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一些服务让人民群众无日或忘:

  ——省高级人民法院设立沈阳知识产权法庭,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实行知识产权案件集中管辖,发布白皮书,审理案件7402件,审理周期平均缩短52天,服判息诉率达92%。

  ——省人民检察院组织开展“辽商·检察官面对面”和“民营企业服务月”活动,建立省检察院驻省工商联法律服务站,为民营企业提供高效法律服务。

  ——省公安厅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作为中心警务和“一把手”工程,开展“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年”活动,扎实推进服务保障民生十件实事落地落实。

  ——省司法厅持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全部审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

  基层是联系群众、践行法治的前沿。基层治理法治化是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的必经之路,是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辽宁的根基。

  2021年秋收时节,黑山县半拉门镇村民张小华雇佣外村收割机车主收玉米,不料收割机自燃烧了多家村民的玉米地,受损失村民与收割机车主在赔付金额上争执不下,不许车主离开,矛盾眼看就要激化。村里“村民评理说事点”评理说事员闻讯赶到,第一时间进行现场调解。经过耐心劝说,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一场矛盾纠纷被及时化解。

  法治,关乎每一个人。在全省建立“村(居)民评理说事点”,为百姓搭建说事、议事、调事平台,是我省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使“村(居)民评理说事点”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我省指导各地积极整合各类法律服务资源,吸收社会各界和团体人员力量参与评理说事工作。大连市通过“社会推荐+本人自荐+严格考核”的机制,选任、吸收法律明白人等12类2387名专兼职人员担任说事员、信息员。岫岩满族自治县邀请全国人民调解专家、律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贤、村贤参与评理说事工作……全省各地各部门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同时,也正在把“法治获得感”滴灌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