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山县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初探
【现场回放】
前不久的一天,盘山县太平镇张家村部分村民与铺设下水排污管道的施工人员发生了争吵,网格员张丽娟巡查时发现了这个情况,及时上报到村网格管理服务中心,辖区内网格管理员在第一时间赶到了施工现场。
原因很简单:因为铺设下水排污管道需要村民配合转移柴草垛,但村民不理解,经过一番情绪安抚和耐心讲解,问题迎刃而解。
“一些小事能酿成大事,如果能及时发现,就会早预防、早处理,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这就是网格化管理的优势。”盘山县太平镇网格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李鹏感慨地说。盘山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峰向记者介绍:“作为我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县,盘山县紧紧抓住契机,构建具有盘山特色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把服务民生、排忧解难、排查化解矛盾落实到网格,取得了经验,并得到推广。”

盘山县网格管理中心应急指挥大厅
【创建网格】
“小网格”能够办大事
一个个村(社区)被细分成了“小网格”,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马上能在网格得到解决。
盘山县委和县政府数次召开会议,大格局全方位推广网格化管理。县委书记孙洪军连续几次组织调度会,把网格化管理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全面深化改革,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完成盘锦市委市政府“1+8”文件目标任务的一项具体措施。一方面充分总结全县综治部门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的理念及实践经验,另一方面成立专门组织,通过借鉴外地经验,紧密结合盘山实际开展工作。
针对当前盘山县社会安全稳定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他们充分运用网格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以责任制为依托,以社会各类人群的管理为重点,合理划分网格管理单元,综合考虑“人、地、物、事、组织”等因素,进行精细化管理。在盘山县网格管理中心,记者看到应急指挥大厅大约有500平方米,有20多台电脑、24块70寸DLP拼接而成的大屏幕,另有安监、市场监督管理、综合执法、司法的分中心进驻。专门成立的网格管理中心,明确直属县政府,是正科级事业单位,编制22人。
“实行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可以实现社会管理的现代化、信息资源的共享化、综合效能的最大化、群众生活的优质化。”盘山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峰说。
盘山县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模式的框架体系由六大系统组成:以民生保障为基础的建设服务系统、以现代科技为依托的信息网络系统、以高效顺畅为要求的组织指挥系统、以预警防范为前提的维稳防控系统、以快速反应为特征的应急处置系统、以真实客观为标准的考核评价系统。146个村(社区)划分基本单元网格607个,由616名专门网格工作人员实施24小时动态、全方位管理。村(社区)环境卫生、居民矛盾化解、社会治安维护等,凡事不出网格,一旦有突发情况,管事的人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理。
盘山县在不打乱现有的行政格局的情况下,与现有的管理体制相结合,把管理和服务单元做细。形成了县、镇、村(社区)三级管理系统和网格层级,即县网格管理(应急指挥)中心、镇社会管理服务(应急指挥)中心、村(社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县、镇、村(社区)和单元网格。基层管理人员上报的信息,全部可通过平台调取,包括问题的处理过程、办复情况,各级管理平台都有督导人员和考核方式。
王峰对记者说,以前的管理模式是“条块”分割,导致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基层人员没有执法权,但什么事情都要找他们,而职能部门又难以直接接触基层问题,形成了“有责无权,权小责大”的尴尬局面。网格化管理,同时直接将职能部门管理人员下沉,融入村(社区)、单元网格,打破了上下级关系,跟群众形成了一个有效的问题反映通道。
如果说,以前的管理服务是一种被动的方式,而现在,村(社区)支部书记、主任成为网格管理员,管理的区域细化了,就有更多精力做更加深入的了解,加上一村(社区)一辅警,减少审批项目和审批环节,在村(社区)服务资源的分配及社会服务体系的构建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得管理服务落实到每个单元网格内。
这种新模式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加强社会管理作为“时时工作”,逐步探索应用于公共服务领域,以公共需求为导向,寓管理于服务,以服务促管理,使社会更加稳定,群众更加满意。
【体验网格】
既是“防火墙”又是“贴心人”
盘山县每个村(社区)被划分为2至5个网格,每个网格配置三种力量:网格管理员(2人)、党支部书记(书记和副书记各1人)、辅警(1人)。他们和每个网格员一样,到组入户,网格员和网格管理员携带手持终端,按照一定路线,对确定的“部件”每天巡查。
“管事”的人一下子都到了居民们身边,居民们生活更安全也更方便了。网格管理员、网格员了解民情、解决问题在网格,在基层一线开展多元调解和治安、环保、交通等日常巡逻检查。过去,解决村(社区)里这类矛盾主要靠居委会,有了网格后,责任首先就落到了网格工作人员的肩上。
前不久,坝墙子镇坝根子村网格管理员王丽丽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二组村民马某小女儿因病花去医药费10多万元,家里负债累累。王丽丽及时向村网格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张要林汇报,帮助申请办理低保手续。此事上报到镇网格管理服务中心以后,引起镇政府的重视,广大干部职工在镇书记、镇长的带领下积极捐款,减轻了马某家的负担。
此外,他们还建设民生服务热线6523456、“民生网”网站、“盘山网格微服务”微信公众号三大公众服务平台。共受理案件(问题)11734件,已结案件10726件,结案率97.3%。另外,绩效考核功能模块已经建设完毕。据统计,仅从今年7月末全县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全面铺开后的4个月,信访量比前年同期减少了52%。
去年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在全县1008个公安探头基础上,投资550万元再增加260个高清晰探头。甜水镇在16个村投资300多万元。全县技防覆盖率在村级达到30%。一些网格组建了护秋、护校等义务治安联防队和平安志愿者协会。全县大棚户以区域防控为目标,建立了各自的联防队。全县各镇派出所有450人的治安联防大队。盘山县高升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的大屏幕上一张照片显示:“高升镇中心路口北侧,绿化带内脏水横流,有垃圾积存。”中心将这条信息第一时间报给了镇环卫部门。“很快就来人清理了。”将信息传给中心的村网格管理员说,“如果在以前,没有居民投诉,也许这垃圾一堆就是很长时间。”
陈家镇四家子村网格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村党支部书记告诉记者,网格员如有断不清的事,就会请网格管理员出面。网格管理员有的是支部书记,都是多年在村(社区)从事管理的村民“当家人”,他们“对付棘手的事情有招”。“群众问题80%—85%在村(社区)解决,10%—15%通过街道解决,不超过5%上报县里”,网格化管理后,争取实现“小事调解不出网格,大事化解不出村(社区)、镇”。网格工作人员已经成了综治维稳工作的“防火墙”、村(社区)干部的“好帮手”和居民的“贴心人”。
【健全网格】
“条”“块”融合共建共享
将村(社区)划分为网格,缩小了工作力量的单位面积,增大了村(社区)服务的密度,更多居民把精力投入到村(社区),畅所欲言为村(社区)建设出谋划策,形成和谐村(社区)建设的合力。同时,以“居民议事厅”“市民论坛”“开放空间”等多种形式,有效地培育居民的村(社区)归属感、认同感和现代村(社区)意识,居民参与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自8月份平台启动以来,县网格管理中心共受理案件(问题)4407件,已结案件3818件,办理中案件290件,归档类案件299件,结案率86.63%;消除各类安全隐患300余起,为民服务做实事6700余件。
盘山县在镇、村两级网格管理服务中心和26个县级职能部门联动办公室统一安装摄像头以及公安视频联通的基础上,完成综合执法、教育机构、交通运输、医疗机构、旅游、物业等部门的视频监控系统联通,实现治安信息资源全量采集、一体汇聚、共建共享。在建立实时视频联通的基础上,探讨村、自来水水源、燃气、排水、供热、电力、通信、铁路、工业管线等全县现有摄像头的接入,为网格化管理应急指挥工作提供基础保障,为网格化管理其它功能提供资源。
从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和社会治安网格化扩展,再到率先推进城市管理网、社会服务管理网、社会治安网“三网”融合,盘山在网格化体系建设上初步形成了具有地域特点、特色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网格化在推动全县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已逐渐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开展工作离不开的“好抓手”,广大居民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