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让居民放心的“小巷总理”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董楠 | 发布时间: 2016-12-19 13:11
记鞍山市铁东区山南街道福康社区党委书记马凤侠
 
  【综治人档案】
 
  马凤侠,1964年生人,1998年入党,2003年开始从事综治工作,现任鞍山市铁东区山南街道福康社区党委书记,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辽宁省“五一”巾帼先进个人、辽宁省防止民间纠纷激化有功先进个人、辽宁省十佳基层妇联干部、辽宁省“五一”奖章、鞍山市好干部等多项荣誉。

 
  她像一盏灯用爱心照亮社区的各个角落,她像一把伞为群众遮风挡雨,她像一棵树让群众找到了依靠……
 
  作为一名拥有18年党龄的老党员和13年综治工作经验的综治人,马凤侠在工作中,始终把“发展第一要务、维稳第一责任、服务第一要求、党建第一保证”作为工作宗旨,用务实的工作把平安送到了每位居民的身旁,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小巷总理”。
 
  治安防范三管齐下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马凤侠在工作中把夯实“三防”基础作为加强小区治安防范工作的着力点,织密了一张治安防控立体网络。
 
  行走在社区内时常可以看到一群佩戴红袖标的人,他们就是马凤侠组织成立的福康社区巡逻队。巡逻队员每天穿梭在社区各个楼院之间,排查着各类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为的就是确保辖区安全。
 
  在福康社区办公大厅内有一个24小时值班的警务室,义务巡逻队员每天对辖区的车库、停车场、自行车车棚、小区路灯、园林绿化带等进行巡逻和维护,牢牢地锁住了辖区居民的平安,而这正是马凤侠改造物防的成果。
 
  此外,在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中,马凤侠还加强了技防建设,她积极与铁东区政法委联系,在社区居民楼安装18个电子监控摄像头,并与社区警务室联网,实现社区内无安全死角,保障社区居民安全,极大地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安全感。
 
  规范流动人口尽职尽责
 
  “福康社区有流动人口155人,包括辖区单位用工人员,出租房屋95户,其中有45户是本市居民,其余是来鞍务工、经商人员,由于我们社区坐落在市中心,社区治安工作非常艰巨。”马凤侠对记者说。
 
  针对上述情况,马凤侠组织了社区义务联防队,凡有新增外来人口,社区民警、综治专干及网格员便及时到其住处进行登记造册,办理暂住证、签订安全责任状,送去各项普法宣传材料。
 
  帮助协调孩子入托、上学,办理各项营业执照,寻找经营场所……在马凤侠的带领下,福康社区不仅对流动人口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而且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马书记和社区干部对待外来人口像对待小区居民一样热情、周到,让我们感受到生活在福康社区跟生活在自己家乡一样幸福。”前来社区办事的租房户王先生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正是因此,福康社区的流动人口对社区的各项工作都给予积极支持和配合,也让社区把住了流动人口的“流入关”,做到了来路明、底子清、管得住,确保外来人员不失控,为创建平安社区打下坚实基础。
 
  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刑满释放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也是社区的一分子,我们绝不能放弃他们,不能让他们对生活失去信心。”马凤侠对记者说。
 
  为此,马凤侠组织综合治理小组成员与他们一帮一结对子,帮助他们走出误区,投身到社区公益事业中来,并向他们宣传身边悔过自新典型。
 
  居民姜某是一名刑满释放人员,刑满释放后不但与妻子离婚无任何经济来源,又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丧失了右臂。马凤侠了解情况后主动为他办理了低保及特困,并帮他联系医院垫付了医药费,让他没有了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有了生活的希望。
 
  同时,马凤侠还充分发挥律师处理矛盾纠纷的专业优势,组织社区党委开展了“敞开基层司法大门,维护百姓合法权益”律师、公证员进社区活动。邀请资深公证员、律师、公安民警常年担任社区法律顾问,让他们以社区参谋员、矛盾调解员、法律咨询员、法律宣传员等多种角色身份开展法律服务,使社区党委在创新社会管理中拓宽了社情民意的一种表达渠道,对维护社区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