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农家迎来政法扶贫人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石健 杨清林 邵小桐/文 记者 赵敬东/摄 | 发布时间: 2016-12-07 09:23
全省政法系统进村入户精准扶贫有看点
 
  驻村扶贫都干啥?精准扶贫老百姓怎么评价?面对精准扶贫,全省政法系统可谓各显其能,通过各种方式方法为贫困群众提供脱贫办法,争取彻底摘掉贫困的帽子。这其中,发生了很多感人故事。近日,记者在全省多地采访政法工作者,听他们讲述发生在百姓身边的脱贫感人故事。


扶贫单位捐资助学



照顾辖区的低保户
 
  【故事】
  为贫困户铺就小康路
 
  派出所里来了特殊的协勤
 
  今年8月初的一天,新民市公安局金五台子派出所副所长刘海波在辖区皂角树村走访时看见了一名走路姿势很“蹩脚”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走起路来,总是深一脚浅一脚的,偶尔有人跟他打招呼,年轻人也不理不睬。刘海波一打听,这名年轻人名叫李晓光,年纪只有22岁。
 
  李晓光家是村儿里出了名的困难户。李晓光的父亲早年患病,瘫痪在炕上,母亲又是个聋哑人。没有经济收入的李晓光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读书时得到的奖状粘满了家里的墙壁。尽管如此,家境贫困还是让李晓光初中毕业以后就辍了学。此后,他一直在外打工,并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大专文凭。可是,不幸似乎并不打算放过这个家庭。2015年冬天,李晓光被查出患有股骨头坏死,必须截肢!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李晓光虽然保住了性命,却永远失去了左腿膝盖以下的部分,后来虽然装上了假肢,可是李晓光再也不能像同龄人一样尽情奔跑了!从那以后,李晓光变得沉默寡言,性格孤僻。
 
  得知李晓光家的情况后,刘海波先后多次带着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来到李晓光家走访,奇怪的是李晓光对刘海波这位“不速之客”很是冷淡。该怎么走进这个年轻人的心呢?刘海波有点犯了难。
 
  刘海波没有放弃,依旧隔三岔五的往李晓光家跑。8月20日,刘海波再次来到李晓光的家里,交谈中李晓光的父亲对刘海波讲出了儿子的心结。他对刘海波说:“刘所长啊,我儿子自从有病了之后,一直想找个工作,可他这情况,没有单位愿意要他啊!”刘海波答应老李,一定帮晓光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
 
  回到派出所,刘海波在派出所的早例会上提出,由于派出所警力不足,提议让品学兼优的李晓光到派出所当协勤。刘海波向大家介绍了李晓光家的现实状况,讲了李晓光自学成才的经历,最后与会人员经过举手表决,绝大多数人同意聘用李晓光为金五台子派出所协勤人员。
 
  李晓光终于有了工作了,面对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李晓光格外珍惜,对待工作也十分认真负责。他又重拾了昔日勤奋学习工作的风采。李晓光的父亲逢人也讲:“感谢刘所长,感谢派出所,我要为我们的刘所长点个赞!”
 
  一次接警收获一段警民缘
 
  8月25日,抚顺市公安局望花分局工农派出所接到群众报案称,一男子倒在工农街道办事处附近。接到报案后,工农派出所所长李曹亮与民警崔哲、刘星谷立即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后得知该男子名叫范志和,患有严重的腰腿疾病,突发腰脱,腰部疼痛难忍,不能行走,民警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帮助通知其家属。
 
  群众的利益无小事,范志和入院治疗后,他的情况牵动着工农派出所民警们的心。李曹亮及其民警崔哲、刘星谷通过走访调查当地街道、社区,和周边邻居了解情况得知,范志和没有配偶,其子女不在身边,生活十分艰苦,腰腿有病多年,不能干重活,有时靠捡拾垃圾维持生计,生活在低矮破旧的平房里。工农派出所所长李曹亮高度重视此事,回所多次开会研究解决方案,管一饥不能管百饱,只有切实解决他的实际问题才能帮助他走出困境。之后,他多次与当地街道办事处沟通此事,指派责任民警崔哲、刘星谷协调有关部门为范志和争取困难补助,继续筹集诊治疾病费用。同时,协调民政部门争取为范立忠办理低保和廉租房手续,派出所民警以实际行动,将温暖带给群众。
 
  近日,范志和出院后,与其儿子范立中来到工农派出所,送来一面锦旗,向民警表示诚挚的感谢。
 
  调研扶贫接地气
 
  满乡秋色好,黍谷尽归仓。10月26日,桓仁满族自治县副县长、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彭玉强,县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朱鹏亮,带领警务保障部门,会同县发改委同志深入扶贫联系帮扶村——古城镇碱厂沟村,调研扶贫帮扶工作。
 
  深秋的乡野,空气薄寒。彭玉强等人驱车40多分钟来到城乡共建帮扶村碱厂沟村。
 
  刚到村头,彭玉强就同村干部攀谈起来,一同实地察看乡村基础建设情况,并了解今年村民收成。
 
  碱厂沟村有一条五里地的乡村土路,一直成为村干部和乡亲的一块“心病”,春耕秋收,推车赶牛,抗犁杖、收粮食,乡路崎岖且坑洼不平,尤其是到了雨雪季节,更是泥泞不堪,多年来,给村民带来极大不便。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改善乡亲生活基本条件成了彭玉强和发改委领导的共识,村党支部书记谷凤军也为此多次带领村干部进行了多次测量、勘察和初步评估,并向上级作了报告。此次公安局党委和县发改委到碱厂沟村,就是为了从乡亲最难办的事,最急需办的问题着手,因地制宜地帮助扶贫村改善民生。
 
  彭玉强建议,不要回村部开会座谈,就把办公地点定在田间地头,务求实效、确保每一项计划都符合乡村建设实际,确保每一分帮扶的款项都花在刀刃上,天虽渐冷,调研工作务实且“接地气”,现场办公的方式,让村干部心窝子里感觉很暖。
 
  远山不绝行路客,撑船不怕过险滩。临别时,彭玉强说,就想竭尽所能地为村民做点实实在在的好事,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村容村貌改变了,乡亲的生活富裕了,辖区治安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才有保障。



民警和辖区特困户结对子
 
  【行动】
  以爱心暖民心 脱贫攻坚实打实
 
  丹东市公安局振安分局:开展主题献爱心活动
 
  为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积极传递边防官兵对结对帮扶贫困村的爱心,确保贫困山村群众能温暖过冬,10月17日,丹东市公安局振安分局边防大队广泛发动党员官兵开展“情系贫困山村,捐赠过冬衣物”主题献爱心活动,以实际行动彰显党员官兵风采。
 
  此次活动本着自愿和无偿的原则,活动前,大队简要介绍了开展此次爱心捐赠的活动意义,并发出了为省级贫困村希林村群众捐赠过冬衣物的倡议书。捐赠活动中,大队党委成员坚持率先垂范,纷纷拿出家中闲置的衣物,所属官兵也积极响应,踊跃参与,还积极发动身边亲友进行爱心捐赠,在短短不到两天的时间内,就筹集到了1000余件过冬衣物。为确保捐赠衣物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切实送达到贫困群众手中,大队特指派专人提前为每名困难群众进行了衣服型号登记,并在支队党委的大力支持下,驱车300余公里将爱心衣物送达到岫岩满族自治县希林村,逐一按名单发放到每名贫困群众手中。
 
  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不仅激发了大队官兵的社会责任感和献爱心意识,也进一步巩固了大队开展定点扶贫工作的示范作用,提升了边防官兵亲民爱民的良好形象。
 
  本溪市人民检察院:到群众家实打实地服务
 
  今年春耕时,本溪满族自治县草河口镇茳草村村民代玉芝却为一件事犯了愁。丈夫蔡天文患重病瘫痪多年,没有经济来源,长期靠政府救济生活,代玉芝早就盼着通过养猪来过上好日子,可却一直苦于家中的猪舍不具备饲养条件。本溪市人民检察院扶贫驻村工作队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向院党组进行了汇报,在院党组的大力支持下,驻村工作队会同青年检察官先锋队队员多次到代玉芝家进行现场考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最终确定了浇筑地面、加固四边的施工方案。本溪市检察院领导还出资购买了维修猪舍所需的水泥及沙石等建筑材料。
 
  在一个周末的下午,青年检察官先锋队选派多名有一定农村劳动经历的队员赶赴代玉芝家。刚进院,大家就按事先分工,在村里专业人员的协助下,紧张有序地忙碌起来。筛沙石、运石料、造漏台、和水泥、灌泥浆、平地面,队员们的衣服渐渐被汗水打透,手上、脸上沾满了石灰粉,经过连续三个多小时的工作,终于将猪舍修缮一新。代玉芝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端出一盆煮好的鸡蛋,一个一个塞到队员们的手里,队员们都婉言谢绝了。队员们说:“看到这些老百姓脸上的笑容,就是我们最大幸福。”
 
  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看似一件小事,可只有扑下身子深入脱贫攻坚一线,走房前屋后看最真实的情况,到田间地头了解最急迫的需求,同甘共苦干最脏最累的活,才能把党的温暖带给人民群众,才能把党的政策落实到位。按照市委脱贫攻坚工作决策部署,本溪市检察院的干警们从为贫困户逐一建档立卡到为残疾村民上门办理残疾证、协调辅助器具,从立足实际为部分贫困户购置年货到这次帮助重建猪舍,用苦干实干打牢了脱贫攻坚工作的“桩”。
 
  岫岩县检察院:精准布局“扶贫田”
 
  近年来,岫岩满族自治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扶贫开发决策部署,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为统领,实事求是、科学规划,通过项目到户扶贫、移民扶贫、培训扶贫、产业化扶贫等措施,利用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坚持实施绿色扶贫,引导农民利用山场资源、流转土地等方式培育示范户,积极发展绿色产业,成效明显。
 
  兴隆办事处三道河村位于岫岩镇北部,今年以来,三道河村在包扶单位岫岩县人民检察院及兴隆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方考察、调研,将扶贫工作突破口放在了绿色生态种养殖基地的建设上。历时半年多时间,多方筹集资金100余万元,在三道河村初步建成占地近200亩的生态种养殖基地,群众称之为“扶贫田”。
 
  “扶贫田”这种通过政府与扶贫帮扶单位前期推动、村委会重点施工建设、贫困户年底集中分红的扶贫建设新模式,在多方协作下悄然诞生,使贫困农民在生态产业链条上稳步增收。同时,该村还实行”保姆式“服务,技术结对,村里聘请2名种菜能手全程现场技术指导服务,确保“扶贫田”丰产丰收。指定一名村干部长驻“扶贫田”,及时为基地发展排忧解难。造血式扶贫鼓舞了该村低收入农户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决心,该村力争在年底前将99户建档立卡户、196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截至目前,三道河村扶贫基地一期工程已经建成标准化暖棚5个,生态猪舍400余平方米,累计种植包括秋葵、苏叶、黄瓜、玉米、豆角等绿色生态农作物140余亩。该基地采用绿色生态种植方式,全程无化肥农药使用,聘用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农作物日常种植和田间管理,增加贫困户的日常收入,为“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打下基础。
 
  下一步,岫岩县检察院将与兴隆办事处合力,继续筹措资金,加大对三道河村基地建设投入力度,力争再建设5-10个标准化暖棚。通过标准化暖棚的投入使用和大面积绿色作物的收获产出,进一步提高绿色生态种养殖基地的产出值,增加经济收入,使三道河村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民警帮扶盲人夫妇购买过冬蔬菜
 
  【典型】
  辽西新康监狱:设备资助乡镇医院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启动后,辽西新康监狱在认真抓好党员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学习教育的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在求实问效上,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教育引导广大警察职工履职尽责,为基层百姓服务。坚持“走出去,到农村去,到百姓家里去”的工作方法,以凌源六家乡镇协作医院为重点,大力开展精准扶贫活动,在广受社会各界好评的同时,树立了辽西新康监狱良好的社会形象。
 
  乡镇医院是广大农村患者的首诊医院,也是医疗健康服务落实的第一道门槛,而设备技术的短缺是乡镇医院亟待解决的难题。今年7月份,辽西新康监狱新门诊综合楼投入使用,相关的诊疗设备也进行了更新,为助力乡镇医院发展,解决其设备短缺的难题,监狱党委责成医务科对六家乡镇医院摸底调查,按照需求程度分别给予设备资助。近期,先后将用于肾结石、输尿管、膀胱结石治疗的体外碎石机赠与凌源市四官营子乡卫生院;将分辨率较高的模拟数字化柯达850CR全身摄片机赠与凌源北炉乡卫生院,结束了当地医院无CR机的历史;将高频胃肠机赠与凌源佛爷洞乡卫生院,该胃肠机主要用于上下消化道、胃及十二指肠、小肠、泌尿系统、肝胆等器官的造影;将一台超声机赠与了凌源松岭子卫生院,将2台牙科手术床赠与凌源牛营子乡卫生院。此外,还将住院部、检验科更新下来的住院床、护理凳、输液椅及检验操作台等80余件医疗设施分别赠送给了3家乡镇协作医院。这些医疗设备的资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乡镇医院的设备短缺困难,有助于乡镇医院诊疗水平的提升。
 
  对六家乡镇协作医院的帮扶除了弥补设备缺陷外,更重要的是在技术上帮教,提高乡镇医院医者自医、自我发展能力。一是免费为协作医院培训专业技术人员,今年以来,已先后为佛爷洞医院、北炉医院、四官营子医院培训放射线、超声、检验及内科等医生6名。二是与六家协作医院建立了检验及远程会诊协作项目,对技术难题给予技术支持与指导。三是成立精准扶贫医疗专家团队,定期开展医疗支援活动。
 
  今年,医院糖尿病科、心内科、骨科及眼科等30余名医疗专家组建了6支爱心志愿团队,他们利用周末、节假日和农村集市等时间到乡镇医院和集市街头等地点开展健康义诊、查房和农村健康状况调查等,面向社会开办健康知识大讲堂,截至8月末,医疗专家共下乡出门诊30余人次,开展乡镇医院查房6次,举办疾病宣传专题讲座31次。这些技术帮扶活动,提高了乡镇医院医生的技术水平,方便了农村常年在家不便外出的百姓在家门口就医。在农村集市、在乡间地头、在贫困农民家里,医务工作者们真切地体会到了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和对健康的期盼,更加坚定了参加扶贫活动的决心。内科专家组组长、副院长王冬梅说:“精准扶贫活动增进了医患之间的了解,我们的工作很受乡亲们的欢迎,这是对我们的肯定,也是我们继续努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