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着热播剧《法医秦明》的脚步
当下,热播的网剧《法医秦明》大火,关于法医的日常,成为很多人关注的焦点。法医这个职业一直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他们的日常工作是否如同剧中情节?带着诸多疑问,11月14日,记者来到本溪市公安局公安司法鉴定中心,采访到了中心主任赵振友及他的团队,揭秘法医的故事。
“还原法医的工作状态,与尸体‘对话’”
走进赵振友的办公室会发现,办公室的布置很普通,唯一不同的是,办公室有两台电脑,而这两台电脑中存储着赵振友30多年的法医经历。
一旦走出办公室,来到案发现场,则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如果遇到抛尸等情况,尸体已经腐烂并发出难闻的臭味,这时,法医是要冲在第一线的。”即使再血腥、恐怖,法医总是一丝不苟地对现场进行勘察整理。
“在过去连口罩都不允许戴,为了能够通过气味辨别案发现场的情况。”有时候就连刑警都不得不走出几米开外。而对于法医而言,这是工作的开始。

赵振友向记者介绍案情
除了面对环境考验之外,工作强度也是一项考验。从时间上来说,电话铃声即是命令,无论是节假日还是深夜,只要有案子,就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不按时吃饭,也是法医工作的常态。总之,一旦有案情,他们总是一门心思地扑到工作上。
驱车20多分钟,就会来到了位于本溪市郊的公安司法鉴定中心,这里是法医的办公地点。现场法医和勘察法医都在这里办公。在办公楼的后面,就是解剖室和存尸间。“就在前两天,还在这里勘验了一位因为车祸去世的男子。”法医姜坤说。
姜坤说,活人可能会撒谎,但是尸体不会。作为“尸语者”,就要让尸体“说话”。判断案件性质,是法医勘查案发现场的首要任务,稍有不慎,就可能让凶手逍遥法外。
2009年2月13日,本溪市平山区振武街发生一起持刀尾随妇女入室抢劫强奸案件。
频频发生的恶性案件,在社会上引起来一片惊慌。本溪市公安局将该系列案件确定为全市一号公案,成立了专案指挥部。由于该系列案件发案时间跨度较长,发案地点遍及市区数十个街巷,破案工作一时难以突破。对此,本溪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立即组织全体技术人员。针对技术人员了解现场情况和痕迹物证检验鉴定情况,副大队长王鸿迪率领法医董海成、于俊锋参加专案侦破工作。
工作中,法医们将几年来的检验结果进行了比对碰撞,发现多起案件的共同特点,为缩小侦查范围、锁定犯罪嫌疑人提供了非常准确的线索。接着,三名法医深入到案发一线的派出所,随时为侦查的重点嫌疑人进行样本提取。先后排查数十人后,法医董海成在排查中发现一嫌疑人体貌特征与犯罪分子非常吻合,而且血型与现场犯罪分子遗留精斑血型一致,立即报告专案组,王鸿迪副大队长立即决定将该人血样送省公安厅刑科所DNA现场数据库的基因型进行比对,结果认定此人就是作案近百起的强奸恶魔。随着警方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嫌疑人感到事态严重,又被提取了DNA,自感罪行即将败漏,无法控制惊慌和恐惧,于当日晚携带作案工具外逃后畏罪自杀。由于法医运用高科技手段致猖狂作案数十年,残害妇女的恶魔现出原形,为这一系列强奸案件破获提供了直接证据。
千奇百怪的案件不可复制,所以法医要尽力找寻线索,让逝者沉冤昭雪。姜坤说,有案件就要去勘查,要是怠慢了,案发现场就可能会发生变化,增加破案难度。“虽然很辛苦,但这就是我们的事业。”

记者感受法医勘查工具箱的重量
“法医是大脑,办案人员是四肢”
作为法医,勘察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案件的破获,有很多时候能够大胆地提出质疑,提出有力证据,检验着法医的业务水平。而在这时,法医更像大脑,为案件破获提供有力帮助。
侦查破案是一门科学。出色的侦查工作需要有良好的运行机制、健全的制度做保障。多年了,侦查专家们已经成功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破案方法与技巧。
赵振友说,就本溪平山案而言,寻找尸源和寻找杀人第一现场是突破案件的关键所在,二者同等重要。
根据技术专家对犯罪现场的细致勘查、科学检验和客观准确的分析,为该案的侦查指明了方向。此时,刑侦人员便开始了扎实、艰苦、细致的调查工作。
在另一起案件中,对于被害人是自杀还是他杀,本溪市公安局溪湖分局刑警大队大队长李溪接到报案后脑海中立即出现了大大的问号。
死者倒在一栋临街的居民楼楼下,旁边十几米远处就是她经营多年的水果超市。据一位目击者称,当天下午3点左右,他正在屋内乘凉,突然听到“扑通、扑通”的声音。跑出屋一看,便发现年逾六旬的水果超市女老板袁某倒卧在地,头部流了好多血。他和从水果超市跑出来的服务员一起试图将其搀起。上前一摸才发现,袁某已经停止了呼吸。
水果超市的服务员告诉刑警,袁某可能是从二楼住处往一楼的水果超市下时,不小心摔下楼梯而死的。
刑侦人员早已注意到,二楼一个阳台豁口处焊接出一个简易的铁质楼梯。楼梯从二楼阳台豁口拐到一楼雨搭,又从雨搭下到了地面。它成了连接二楼住户和一楼水果超市的—条“捷径”。
从死者倒地姿势和目击者的描述,侦查员们大多认为,这是一起自杀案,或是意外事故导致的身亡。
此事人命关天,必须弄清事件起因方能有个了结。于是,侦查员仔细调查死者身份,全面了解其社会关系。经过摸排很快获知,死者袁某经营的水果超市是死去的丈夫留下的遗产。而其丈夫留下的不仅有这一家超市,还有三套房产。
一个有着丰厚收入,又有上百万家产的女业主如何会突然自杀呢?又经过几个小时大量的走访调查,侦查员们排除了死者与他人有经济纠纷或债务关系而导致他杀的可能。
难道真的是她失足掉下楼梯意外身亡的吗?
这时,女服务员自言自语的一句话让李溪脑海中闪过一个可怕的信号,“以前她(指死者)就从这个楼梯上掉下来过,今天咋又从这儿走了呢?”她绝不会拿生命冒险,犯同样的错误。李溪已经觉察出情况异常。他向侦查员们下达了严格指令继续侦查,不要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多年从事刑侦工作的直觉告诉他,这绝非一般的“意外死亡”。
追踪离奇血迹
推理不能代替证据,听完案情分析结果后,溪湖公安分局局长张树义当即下令:重返案发现场,找寻新证据,捕捉新线索。
溪湖刑警大队副大队长顾丹翔带领技术人员连夜返回案发现场对现场进行反复勘验。而此时,刘某已经被刑侦人员以被害人家属身份“请”到了大队长李溪的办公室中。两名侦查员嘘寒问暖地陪着他,而“沉浸在丧母之痛中”的刘某则默默地坐在沙发里一言不发。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技术人员在案发现场找到两个可疑点:一是房门口放着一双死者的布鞋;二是在被害人卧室内的墙角下发现一处喷溅型血迹。经技术人员了解,死者上次从铁梯子上摔下来,是因为她穿了一双拖鞋。而案发当天,她放着平常穿惯了的布鞋不穿,偏偏又穿上了一双拖鞋,令人疑惑不解。
死者屋内的那滴喷溅血更加难以解释。技术人员通过几次试验发现,只有在强大的作用力下,血液喷溅出去才会形成如同墙上一样的血迹。然而,死者是因“坠楼而死”。如果不是这样,它的解释只有一个,死者的家才是作案现场。这时,另一组侦查员从水果超市的监控录像中获得了重大发现:当死者坠楼被人发现呼救时,刘某曾出现在阳台豁口处。但由于其身高体胖,无法从豁口下到一楼,他转身回到屋内从居民楼楼梯跑了下来。可是,这一过程他却用了整整16分钟。
随后的DNA比对证实,死者房间墙角处的喷溅血迹就是死者本人的。与此同时,刑侦技术人员小心翼翼地将血迹显示剂喷洒到死者家那擦拭干净的地板上时,侦查员们都惊呆了。
通过大量证据可以断定,这是一起故意杀人案。而杀人者正是死者的儿子刘某。
让凶案真相大白
刘某随即被从刑警大队长办公室直接带到了审讯室。面对侦查员,刘某的一句话道出了血案的真相:“她不是我母亲,我弟弟要结婚,我管她要钱,好话说尽了,她就是不给!”
原来,死者袁某并非刘某的生身之母。18年前,刘某的父亲在刘某的母亲去世后与袁某再度结合。虽然是半路夫妻,但两人十分恩爱。袁某帮助丈夫将两个儿子先后抚养成人,那就是刘某和他的弟弟。
按理说,袁某含辛茹苦照顾了兄弟俩18年,没有亲情还有感情。可是青春期的叛逆让刘某从袁某进入刘家那一刻起便对其产生了敌意,始终未能将袁某视为亲人。然而因为一笔遗产,亲人反目。
案发当天,袁某买菜回来,刘某再次与其谈起了为弟弟讨要遗产之事。而袁某依然态度十分坚决地称:“没钱,有钱也不给,你还能把我杀了!”平日里少言寡语的刘某这时真的被激怒了。他回身从厨房的柜子里拽出一把铁锤裹上一条毛巾后,朝袁某的头上连连砸去,袁某应声倒地,身下涌出大片的血迹。望着倒在地上痛苦呻吟的袁某,刘某毫无停手之意。他如同被激怒的狮子一般上前死死卡住袁某的脖子直到其瘫倒在地上。
几分钟过后,刘某终于从疯狂中醒来。看到躺在地上的袁某一动不动,他感到了发自心底的恐惧。他试图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将袁某抱进了她的卧室,掩藏在床与墙壁的空隙间。而后,他脱下血衣,并将屋里的地面彻底擦洗了一遍。就在他擦拭血迹的过程中,两个服务员先后进屋,都被他巧妙地搪塞了过去。最后,为了掩盖罪恶的真相,他精心制造了这起意外坠楼身亡事件。
一切仿佛都如他所愿,袁某真的从二楼豁口处的楼梯一直摔到了地面,而且正是头部着地,血流不止。刘某的精心安排也一度扰乱了刑侦人员的视线。但他筹划再精密,也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破绽,终究逃不过正义的审判。
*法医点评《法医秦明》
在现场不着防护服只是着警服
现实生活中的法医整天与尸体打交道,面对各种离奇、恐怖的凶杀现场,他们会不会害怕?对比文学作品,记者继续进行采访。
很多人认为,法医是神秘的,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案发现场,让尸体“说话”,为警方破案提供方向和重要依据。在赵振友的这个团队,没有一名女性。日常工作强度大,偶尔还很“重口味”。记者感受到,他们与想象中有些不太一样。原以为会是穿着防护服武装全身,可他们只是身着警服,与普通民警并没太大区别。
电视剧中,每当命案发生时,“秦明”和搭档“宝爷”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男主角总是身着西装,即使在泔水桶旁搜证,也仍然保持着服装的笔挺。对此,姜坤介绍说,就拿法医的衣服来说,平常去案发现场,朱子良都是这一身蓝色警服,然后放一套一次性防护服在车里,以防不时之需,“根本不会穿得西装革履去勘查。”防护服也只在碰到有高度腐败的尸体时才会用到,而且也是近两年才给配备,以前都是简陋的口罩、手套、脚套。尸体高度腐败后散发出的那种味道,没有经验的人是无法想象的。更让人受不了的是,这种腐败的气味,会吸附在人的衣服上,就算洗了澡,鼻子里依然能闻到。“每当有命案发生时,法医进行现场勘查代表警方执法,着装要求规范,必须穿警服。偶尔有特殊情形需要穿便装,那也得穿方便活动的衣服,像运动服、休闲服之类。”
作为一位负责现场勘查、尸体检验的法医,姜坤对此深有体会,每当出完现场,特别是解剖完高度腐败的尸体以后,不管外面套上几层防护服,贴身衣物或多或少都会沾染上尸臭。要是气味特别浓烈,这身衣服只好扔掉。“很多法医在出完现场后,总是换身衣服再回家。
《法医秦明》中,“秦明”和同事兼好友一起聚餐时,特地戴上橡胶手套,把解剖用的手术刀进行消毒,再用手术刀剥小龙虾,动作娴熟,一气呵成。生活中,法医们会不会有这样的“职业病”?法医们笑着说,生活中跟大家一样的,“我们吃小龙虾,也是戴一次性塑料手套用手剥着吃。”
现实中,刑事技术工作在常人眼里几乎是血腥、恐怖、凶杀、死尸、腐臭的代名词,“对生者来说,死亡永远是一个艰深的谜语,一本难以破译的密码。”二十多年的工作经历中,赵振友就是通过与死者“对话”,找到有力的破案证据、让疑犯现出原形。
一次在勘查一起女尸现场时,由于死亡时间较长,尸体上长满了蛆虫,苍蝇乱飞,令人作呕。赵振友不顾刺鼻的气味,到河边打水反复冲洗,忙到中午时,在尸体旁不远的地方吃点面包充饥。象这样的场面,赵振友30多年的工作中已经是习以为常。在一次赶往勘查凶杀案件现场时,赵振友和队友骑的三轮摩托车陷入在冰河里。为了及早赶到现场,他毫不犹豫地跳入冰冷的水中将车子推出,然而他双腿麻木不听使唤,当晚发烧住进了医院,经医生诊断为急性风湿性关节炎。从此,赵振友便落下了严重的腰腿疼痛风湿病。在勘查一起夫妻被杀的现场时,赵振友为了提取血指纹,连夜采用紫外照相的方法在实验室提取指纹,超负荷的紫外线把他的眼睛严重地灼伤,赵振友全然不顾硬是坚持了一天一夜,把浅血指纹完好的提取下来,为成功侦破案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赵振友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发动机,在刑事科学技术一线从未停歇过。正像他说的那样:“我的时间表是由犯罪现场和刑事技术工作需要决定的!”是呀,多少个日日夜夜,他都忙碌在犯罪现场,多少个节假日,他都坚守在工作岗位。每年的除夕之夜他坚守在值班室。他的妻子感慨地说:“振友是个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的人,可是他更热爱工作,他把自己的职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每当出完现场,特别是解剖完高度腐败的尸体以后,不管外面套上几层防护服,贴身衣物或多或少都会沾染上尸臭,气味特别浓烈。
关于法医的只言片语
活人可能会撒谎,但是尸体不会。作为“尸语者”,就要让尸体“说话”。判断案件性质,是法医勘查案发现场的首要任务,稍有不慎,就可能让凶手逍遥法外。
作为法医,勘察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案件的破获,有很多时候能够大胆的提出质疑,提出有力证据,检验着法医的业务水平。而在这时,法医更像大脑,为案件破获提供有力帮助。
法医们会不会有“职业病”?法医生活中跟普通人一样的,“吃小龙虾,也是戴一次性塑料手套用手剥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