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省人民检察院辽河分院原检察长,新中国第一代检察官。1954年至1956年间,参与审讯日本战犯工作,为新中国辽宁检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两次获得最高人民检察院荣誉奖章。
他是新中国第一代检察人,审讯过日本战犯,80多岁时还能骑自行车……他的传奇人生故事一直被几代辽河人传唱,他就是辽河检察机关第一任检察长秦耀东。
审讯战犯 伸张正义
1954年初,最高人民检察院向全国征调优秀检察干警到最高检学习批捕、起诉业务,机会难得,秦耀东积极争取,暂别新婚妻子,毅然踏上了去北京的火车。本以为平静的两年学业,仅仅在上了3个月理论课后就起了波澜。最高检接到一项艰巨的政治任务,对在押日本战犯进行审讯和公诉,并在第一时间组成了山西和东北两个工作团,同时决定将正在培训的优秀检察人员编入工作团,以案代训,对在押日本战犯开展审讯工作。
1954年至1956年间,秦耀东作为小组的审讯员,带着一个翻译和一个书记员开展审讯工作,最终小组负责审讯的4名日本战犯,3名按照政策不予起诉,1名被提起公诉并当庭认罪,得到了应有的判罚。随着审判的结束,秦耀东也结束了两年的学业,为国家和人民交上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勇挑重担 书写华章
1948年12月,秦耀东成为了区政府的公安助理,一年后,他争取到了区公安系统里唯一的机会,到东北公安干校学习一年。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一年改变了秦耀东的人生轨迹。
1950年夏末,公安干校的学习马上要结束了,领导说在培训的600多人中留下六十几人在东北公安部工作,表现突出的秦耀东无疑是要被留下的。后又因其表现优异被分派到刚刚成立的最高检察署东北分署工作。从那一刻起,秦耀东从公安干警小秦成为了检察干警小秦。
此后的几年间,秦耀东从东北分署助检员到鞍山市铁东区检察院检察长,再从鞍山到盘锦,不知不觉间,一双儿女也长大成人了,小秦成了老秦。
1981年的初秋,当52岁的老秦打算再过几年就从辽河油田保卫处退休的时候,组织上找到老秦,交给了他一项重要任务——筹建辽河油田检察机关。老秦没有跟组织谈任何个人条件,接下重任,担任筹备组组长。
那时,55岁的秦耀东成为了辽河油田检察院(辽河分院前身)第一任检察长,从此成为了辽河检察人永远的老检察长。
三院四地 记录芳华
提起建立辽河检察机关,秦耀东非常自豪地说:“辽河检察机关的建立有三大功劳:一是加强了辽河油田与地方的团结,避免了纠纷发生;二是辽河油区分布比较分散,有专门的检察机关能更好地服务油区企业;三是对盘锦市检察院的组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85年年初,时任副省长的左坤批示由辽河油田检察院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兼职,秦耀东被任命为盘锦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管理两家检察院。那时辽河院也才挂牌1年,本以为终于可以休息一下的老秦又扛起了重担。
有了辽河院的建设在前,盘锦院的建设更加轻车熟路,经过3年的孵化,1988年,盘锦市人民检察院从辽河油田检察院独立。
1989年,年满60周岁的秦耀东即将退休,本可以歇歇了,但由于工作需要,他又无条件接受组织安排,延迟退休,直至1993年1月才正式退休。
秦耀东从1948年参加工作至1993年退休,45年间,组织安排他到哪里他就干到哪里,从东北分署到鞍山院、辽河院、盘锦院,他参与了三院四地检察机关的组建,为新中国辽宁检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秦耀东用92年的传奇人生,记录了新中国检察事业的历史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