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王学发:鞠躬尽瘁终不悔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任晓霞 | 发布时间: 2021-06-25 07:35

  他在交警岗位工作近40年,其创造的先进交通管理经验在全国人民警察治安功臣模范大会上介绍推广,他说心里要想着国家和人民,要当一名好警察。

2王学发在指挥交通

  今年93岁的王学发是我国老一辈交通管理者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我国法治建设进程的亲历者,他见证了我国交通管理工作的沧桑巨变。

  1956年8月,在全国人民警察治安功臣模范大会上,王学发介绍了“快车不停、慢车不堆、行人不等”的先进交通管理经验。

  “我这一生一直坚守着为车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图为人民多办好事、多做实事。当年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和教诲我的一幕幕,一直鞭策着我不断进步。”王学发如是说。

  奋力一抱 救下男孩

  危急时刻,王学发冲在最前面。

  1952年,原沈阳市和平区三纬路交通岗是全市的交通枢纽,六七个岔道口纵横交错,交通流量最大时一小时有2400多辆车由此经过。王学发当时就在这个交通岗执勤。

  一天,正在执勤的王学发看到一辆3匹马拉的板车迎面而来,在听到火车鸣笛声后马惊了,突然冲向4个正在路边玩耍的孩子,前面的菜市场内还有很多人在买菜。情况紧急,王学发冲上前去,一手抱住最前面一匹马的脖子,一手死死地拉住缰绳,3匹马足足将他拖出几米远,最后,马车停在了4个孩子面前。多亏了王学发奋不顾身上前一抱才救下了孩子们。

  回忆起69年前的场景,王学发至今仍历历在目:“其中一名男孩就在马车下,倘若没及时拉住马车,后果不堪设想。”而获救的那个男孩,从此也改了名字叫“警救”。

  钻研创新 成绩斐然

  革故鼎新,王学发走出一条交通管理的新路。

  1953年,王学发成为正式党员。从那时起,王学发与队友们开始在岗位上钻研新的工作方法,创造出了“快车不停、慢车不堆、行人不等”的先进经验,更推出了“三稳”即嘴稳、手稳、作风稳,“三消”即消灭区域事故、责任事故、纠纷事故等口号。从1953年至1955年,王学发所指挥的路段从未发生过交通事故。因为工作成绩出色,王学发被评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并受邀到北京出席全国以及省市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在受邀参加国庆宴会时,周恩来对王学发说:“东北天气寒冷,下雪后路面滑,记住要多在路面上撒沙子,回去后给路口安上路灯,确保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周恩来的话激励着王学发,回到沈阳后,他工作更认真了。

  虽苦虽累 从不后悔

  服务群众,王学发实打实不含糊。

  回首近40年的交警生涯,王学发感慨道:“我刚工作的时候,交通状况特别复杂,人力车、机动车、马车、行人都在路上,维持交通就得靠手里的铁喇叭,每指挥一次交通都要喊上几句,晚上回家嗓子都是哑的。”

  这都不算什么,到了冬天,气温达到零下30摄氏度,王学发不顾腿上的冻伤,顶着北风、冒着严寒,站在路口手持红绿旗指挥交通,用铁质话筒喊话,喊一会儿胡子就粘到铁喇叭上,有时候连胡子都被粘掉了。工作到深夜那是常事,他的鞋跟基本上用不了一个月就磨平了。

  王学发多次让工资、让福利、让房子,照顾烈士遗孀等。每到周六的晚上,儿女们都盼着王学发回家,可他仍在忙着工作,把工作放在首位。在儿女们的心里,他们的父亲一生为人民服务。他对待工作的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是儿女们的表率。

  “要说交警工作,那是真苦。”王学发说,“别看苦,做交警我可从没后悔过。为了信念和理想,我坚持了下来。一个人的工作岗位无所谓好坏,只要敬业爱岗,平凡的岗位一样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