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每天办理的案件不计其数,但并不是所有案件都可以被写成检察新闻宣传作品进行报道,选一个适合的案件并不容易,尤其是职务犯罪案件,确定一个案件作为报道素材往往非常困难。
采写《这个“财神爷”是一名摄影发烧友》,我跟踪了近一年时间。当时该案处于刚刚提起公诉阶段,还没有判决,我只好暂时搁浅,并将其作为重点跟踪案件,随时关注案件进展情况。该案第一次开庭时,我本来还有很多其他工作,但我觉得既然作跟踪报道就要留下被告人的庭审照片。稿件再好,如果没有图片配合版面,也不算完美的报道。再有,只有亲自感受庭审,才能加深对案件的理解,才能找到写作的突破口。缺少庭审的采访环节,就绝不会对案件有深入的了解。于是,我拿起相机,与办案人一起去审判机关参加庭审,并拍下被告人受审的照片,以确保案例报道图文并茂。
该案判决结果下来后,我心中多少有些兴奋,因为多年从事新闻宣传,一旦遇到好的案件素材,真比享用山珍海味更开心,又有一篇重点案例报道将要完成,心中有种如愿以偿的满足。
通过面对面采访,被告人的犯罪轨迹逐渐清晰,其犯罪脉络在我脑海中基本形成,选取写作的突破口也顺理成章。在掌握了被告人103起犯罪事实后,我发现被告人收受高档相机和相机镜头达15起,而且数额惊人,于是,反复请教办案专家和办案能手,探讨、求证收受高档相机是否属于雅贿行为。在得到确切的答案后,我确定突出被告人的摄影爱好为雅贿“敲门砖”,标题最终定为《这个“财神爷”是一名摄影发烧友》。此文在《检察日报·廉政周刊》刊发后,被包括人民网在内的多家媒体转发。
需要说明的一点,案例报道既要精准,做到细节准确,有时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模糊处理。
精准体现在案例写作上一定要以犯罪事实为依托、以审查报告为基础,不虚构、不渲染,突出办案人的正能量,不透露侦查细节。在报道时间节点上,最好等有判决结果后再进行报道,这样会减少很多不确定性。
(作者单位:鞍山市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