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风云激荡,江山如此多娇。从一件件美术作品,看中国共产党走过100年。
那时候自己还小,经常翻阅父亲订阅的《美术》杂志。于是看到了刘春华的《毛主席去安源》,何孔德的《古田会议》,沈尧伊的《而今迈步从头越》,罗工柳的《地道战》,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蔡亮的《延安火炬》,刘文西的《知心话》,王式廓的《血衣》,董希文的《开国大典》……长征路上的红军战士,机智勇敢的冀中农民,英勇不屈的八路军战士,土地改革的风起云涌,开国大典的气势磅礴……一个个生动的形象,一幕幕雄壮的场景,被具象地深深刻印在脑海之中,串联起一部鲜活的中国共产党党史。那是一代代美术家把自己对党的炽爱、对历史的敬畏凝注在笔端,结构出一种撼人心魄的崇高之美。
后来才知道,这些经典画作的背后,是一项名为“中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浩大工程,而当年年仅18岁的父亲,临摹绘制了《毛主席去安源》,再后来,我还亲眼目睹父亲临摹过李琦的《毛主席走遍全国》,傅抱石、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靳尚谊的《你办事我放心》。记忆最深的是父亲用了一个通宵,放大绘制了2米×3米的黑白巨幅毛泽东画像。
父亲是教师,一生从事美术创作,我从事文学创作,我的孩子从事电视新闻传播,我们祖孙三辈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工作的岗位各异,但对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文学经典、影视节目的痴迷,却像基因血脉一般的延续着。无论在沈阳中山广场的群雕下、在长沙橘子洲头青年毛泽东的雕像下,还是在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前,我们都会驻足停留,久久凝望,默默品读,不愿离开。
孩子知道老人的心愿,刚到北京不久就把爷爷接了过去,参观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在美术作品真迹面前,父亲轻声地给我们讲何红舟油画新作《启航》的造型和气氛,杨之光国画经典《激扬文字》的工笔和写意,潘鹤雕塑作品《长征路上》的空间想象力,王式廓素描巨作《血衣》的艺术表现力,董希文油画史诗《开国大典》的背后传奇故事。
一件件艺术经典,无声地讲述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探索之旅、跋涉之路,其间昭示的初心之坚定、牺牲之悲壮、信仰之永恒、伟业之辉煌,如日升月恒,泽被苍生,光耀中国。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和音乐教师阎旭明共同创作了歌曲《领航中国》,父亲听了,说很好,一首歌,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的简史,是创作者该做的事。孩子参与策划拍摄献礼片《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父亲看了,说更好,就应该用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世代讲述把人民放在心中的党之魂。
赏名画,学党史,知未来。
(作者单位:义县公安局政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