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甘做社区平安“铺路石” ——记沈阳市公安局和平分局中华派出所副所长兼中华社区民警张登林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任晓霞 | 发布时间: 2021-05-06 10:40

  个人简介

  张登林,1974年出生,2004年从部队转业。从警17年来,先后荣获全国“最美基层民警”、辽宁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辽宁省岗位学雷锋学郭明义标兵等荣誉称号。2018年8月8日,沈阳市公安局将他所在的警务室命名为“张登林警务室”。

0506103812-aae943beadb84fd962de75805a5f7c03

  “前一段时间,由于这个井盖安装不规范,只要有机动车轧在井盖上就会发出刺耳的共振声音。”采访中,张登林先是指着马路中间的一个井盖,然后又指着两旁的楼宇说,“这两边的楼里住了好几个高三学生,为了不影响他们学习,我和‘盛京义勇’平安志愿者们一起想办法,终于将这个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的问题解决了。”晨光中,张登林认真地听井盖处是否还有声响,确定一切恢复正常后才安心地走向“张登林警务室”。

  作为一名社区民警,张登林说:“群众工作不好做也不难做,只要拿出真心、热心和耐心,为群众办实事,群众就会相信咱、理解咱、支持咱。”

  改革创新 他是“带头人”

  沈阳市公安局实施派出所警务改革,社区民警专职化让张登林乘上改革的东风,一门心思地扑在社区。他与社区工作者、居民非常熟悉,对辖区内发生的大事小情也总是第一时间掌握。

  张登林把管内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工人组织起来,成立了“三老护院网”,利用他们人熟、地熟的优势,看好自家门,管住外来人。同时把巡防队员、派出所辅警、辖区保安调动起来,成立了“三警巡逻网”,在易发案的时间、部位科学安排巡逻,最大限度压缩犯罪空间。他还把科技作用发挥起来,开通“警民联系微信群”,建立“警民联系网”,拓展警民沟通渠道,方便辖区群众报警,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参与社区管理。

  张登林将社区工作者、安保人员、物业领导、楼院长,甚至是水电煤气管理员、快递员、保洁员统统发展为“盛京义勇”平安志愿者,建立起150余人的“盛京义勇”平安队伍。

  从“三老护院”到“三警巡逻”,从“邻里一家”到“盛京义勇”,社区的老老少少都在参与平安建设,警民共建,让无数双眼睛对平安家园有了共同的守望。2

  守护群众 他是“解题人”

  “只有先打开百姓的家门,才能打开百姓的‘心门’。”这是张登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张登林负责的辖区里有很多空巢老人,他联合市里相关爱心企业专门研制了“让爱送你回家”爱心手环。在手环上安装GPS定位芯片,又在和平公安分局指挥中心及社区均安装了定位软件,老人和弱势群体自愿佩带。截至目前,社区已有117人佩带手环,这不仅可以让老人们的儿女实时监护老人的情况,也让社区省去了不少担忧。

  潘老师是名退休教师,经常在晚上通过QQ群免费教居民吹葫芦丝。突然有一天,潘老师发现家中的网线被人剪断了,接好了,又再次被剪断,周而复始。通过蹲守,张登林很快发现居然是住在楼上的徐大婶干的。为解开心结,张登林一边告诫徐大婶遇事别冲动,另一边也劝潘老师别计较。为了解决后顾之忧,张登林干脆把潘老师的网络教室搬到了警务室。

  通过这件事,张登林再一次认识到,服务群众无小事,把服务群众的工作做得更细、更扎实,才能守护好辖区群众,做一名合格的“解题人”。

WechatIMG22

  帮扶解困 他是“暖心人”

  从去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为了保障居家隔离群众的生活需要,张登林把社区的大书架腾空,将食品按照主、副食分类摆放整齐,并给自己的“小超市”起名为“警民战疫,爱心驿站”。

  只要群众有需要,他随时登门服务。群众看到张登林不仅为大家购买食品还送货到家,非常感动,打心眼儿里感谢“老张”。

  工作中,张登林认真总结创办“爱心驿站”的经验做法,积极探索服务群众的新举措。张登林号召辖区内的“盛京义勇”平安志愿者和社区居民中的老党员将家中闲置的衣物送到“爱心驿站”,并通过举办捐赠活动的方式,将衣物捐赠给有需要的群众。得到捐赠的环卫工人李大姐激动地说:“很感谢张登林警官和‘盛京义勇’平安志愿者们组织这样温暖人心的活动,我一定努力工作,为创建文明城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记者手记

  在别人身上花这么多心思、费这么大力气,值得吗?听到这样的问话,张登林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他说:“能帮社区群众解决困难,我打心眼儿里高兴。他们不是‘别人’,是我的亲人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