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行走浙江,一路采撷精彩(下)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白国军 栾岚 | 发布时间: 2016-11-07 10:02
全国法治媒体采撷“互联网+社会治理”的浙江样本
 
  浙江经验之企业参与社会治理
 
  以小平安换大平安
 
  社会治理工作涵盖面广泛,因此少不了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10月27日,全国法治媒体浙江行活动采访团来到了永康市当地两家著名企业——王力集团、星月集团,了解企业如何利用自身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共建平安。
 
  小家更安全 大家才平安
 
  “这把锁是我们研发的超B级迷你锁,安防技术开启时间达到180分钟,超过国家A级防护级别。”在王力集团,工作人员介绍不同锁的功能,并请大家拿出钥匙,通过钥匙看各家的门锁是否安全。
 
  这些年,在开拓市场的同时,企业也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将安防意识普及给老百姓,让他们知道,即便是小小的锁,也有“大学问”。
 
  从2014年起,王力集团携手公安机关,先后在杭州、嘉兴、宁波、台州、温州、金华等地,举办了数百场主题为“安防进社区平安你我他”的大型公益宣传活动,由民警向居民介绍常见的扒窃手段和防范技巧,企业技术工程师则和大家分享防盗门、防盗锁的基本知识。
 
  有采访团成员在参观后欣慰地发出感慨:“有了‘小家的安全’,才有‘大家的安全’。企业的理念和做法很接地气!”
 
  “检企共建”助迷途少年回归社会
 
  星月集团是永康市第三个青少年教育基地,作为当地“检企共建新常态”下企业参与社会治理的最新成果,星月青少年教育基地承担相关教育职能,为涉罪青少年提供心理疏导、法律服务和工作岗位,多手段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永康市检察院、团市委的工作人员定期会对教育基地的运作进行协调、监督和指导。
 
  “我们还有自己的调解组织。”集团党委书记王虎说,作为规模企业,星月集团人员多、事情杂。近年来,企业内部纠纷呈现案情日趋复杂、内容日益多样化、数量不断增加的态势,影响企业的稳定和社会和谐。为此,企业专门成立了纠纷调解组织,第一时间化解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矛盾纠纷。其中涉劳动争议纠纷,调处成功率高达100%。
 
  “我们还积极开展法治宣传,让每一个星月人学法、知法、懂法,营造一个勤于学习、规矩有序、充满活力的企业环境。以企业的平安带来社会的平安。”王虎说。



调解员正在调解一起医疗纠纷
 
 
  浙江经验之信息化与司法深入融合
 
  “互联网+”让智慧检务插上翅膀
 
  “你拿了卡后,去了哪个银行?”在永康市人民检察院的远程听审室内,两名女检察官正在讯问一名嫌疑人。她们的对面是一个LED屏幕,屏幕里传来一名犯罪嫌疑人清晰的回答声。这一幕让全国法治媒体浙江行的记者纷纷驻足。
 
  远程视频提审,这正是永康市检察院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永康市检察院立足于打造信息支撑体系,推进信息化与司法的深入融合,有力助推了检察工作的转型升级。
 
  捕还是不捕?可以公开论辩
 
  10月27日下午,永康市检察院刑检办案区内,一起通过远程视频系统公开听审的案件正在进行。视频那头的嫌疑人远在看守所,检察官、律师和办案民警则坐在听审室。视频中,各方就该案中嫌疑人是否应当被批捕,展开了意见交换。
 
  “要不要批捕,律师、办案民警可以充分发表意见,嫌疑人也听得明明白白。”永康市检察院工作人员说。
 
  “这很有意思!传统模式一般都是以书面审查为主,用这样的方式,就能为犯罪嫌疑人捕还是不捕提供论辩平台,充分听取侦查机关、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的意见,更公开也更公正!”采访团成员们纷纷表示。
 
  不过,有记者立即提出疑问:“嫌疑人怎么签字确认呢?”
 
  “有专职辅助人员携提押证前往看守所帮助提押,审查结束后由辅助人员将笔录打印出来,完成笔录的核对和签名工作。”永康市检察院检察长王宪峰的回答,让大家恍然大悟。
 
  早在2014年3月,永康市检察院就首次对审查逮捕案件进行听审式审查,正式启动审查逮捕工作机制的优化尝试。为实现机制常态化,当年9月,永康市检察院将听审式审查与远程视频讯问系统有机结合,试行远程听审,将提审犯罪嫌疑人和听审合二为一。
 
  两年多来,该院共开展听审式审结案件513件723人,其中远程视频听审因为能实时全程留痕,运用率达到了84%,既缩短了办案周期,加快了办案节奏,又让社会公众切实感受到了司法公正。
 
  高大上的“办案智库”让打击更精准
 
  在检察信息指挥中心,采访团真切地体会到了“检察智库”在渎职案件办理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中心模拟了这样一次办案过程:早晨,检察官小胡在舆情分析时发现了渎职案件的办案线索,他立即通过“检察智库”进行深度信息查询和分析,基本确定当事人有犯罪嫌疑;召开案情分析会议,通过手机申请办案车辆,携带车载式视频传输设备出门抓捕……所有画面实时传送到信息中心,抓捕、押解的每一个过程都留下痕迹。
 
  为了提高办案的信息化手段,永康市检察院在浙江省率先研发“检察办案智库”,将信息指挥中心、自侦办案区、看守所检察审讯室、刑检办案区、单兵作战互联系统以及“两执法信息平台”、“检察智库”软件体系,通过数字化改造、数据化利用,完成数据一体化的“集成、分析、共享、指挥、回馈”,多维度构建了侦查指挥与其他检察业务指挥并行共用的“检察信息指挥中心”。
 
  在这里,不仅能通过人脸识别系统轻松地识别每一名进出检察院的人,也能通过视频查看每一个办案区域,还能通过舆情分析发现办案线索……信息化,已成为推进“阳光检察”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在检察服务大厅了解永康的掌上检察院
 
  浙江经验之网格“一张网”
 
  这张大“网”覆盖民生需求
 
  一张电子屏幕几乎占据了整面墙壁,屏幕上滚动显示着当前区域内各个网格长的汇报信息。点开这些信息,每一项内容都配有现场图片、详细的方位坐标,甚至还包含了语音信息……10月27日上午,全国法治媒体浙江行活动采访团走进宁波市镇海区庄市街道,实地探访这里的社会治理创新模式。
 
  全区只有“一张网”
 
  镇海区的社会治理创新,新在“一张网”,而这也是采访团最感兴趣的地方。“全区6个镇(街道)已经全部建立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e宁波’,做到了村(社区)、街道和区级层面的‘一网贯通’。”镇海区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顾国芳说。
 
  过去,计生、党建、劳动监察、城市管理等职能部门,根据各自工作的需要,在基层建立了分门别类、功能各异的网格,基层工作负担很重。为此,镇海区庄市街道大胆创新,利用互联网思维,整合基层重叠交叉的各类网格和力量资源,变“七网八网”为“一张网”,使网格成为村(社区)向下延伸一级的基层社会治理基本单元。
 
  庄市街道的成功经验很快在全区得到推广。截至目前,镇海区90个村(社区)己全部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所有镇(街道)也都建立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并配备相应的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室,实现全区信息资源共享。
 
  服务群众“零距离”
 
  统一了网格,也让百姓的需求、问题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反馈。
 
  在庄市街道光明村,一位网格员为采访团演示了“e宁波”平台的使用流程。发现村里有杂物乱摆放,这名网格员拿出手机拍照、编写文字并提交,短短几分钟内,这条信息就由系统按照事件级别和分类,自动推送至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和相关职能部门。
 
  解决问题便捷、高效,这是网格长沈军对“e宁波”的最深体会。一个台风天的3时,沈军在巡查时发现逸夫路上有棵树被大风吹倒,占据了一半的车道。他立刻通过系统上报信息。仅仅半小时后,隐患消除,道路恢复畅通。
 
  “过去遇到问题,我们要一个个打电话找相关部门反映,有些处理不了的,需要层层上报,事情处理起来就比较慢。现在,通过‘e宁波’及时上传信息,事情就能得到及时回应。”沈军说。线下与线上的互动,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便捷与高效,真正将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打通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光明村网格员正在向采访团演示“e宁波”平台
 
  浙江经验之智能化监狱
 
  “互联网+”时代的变革创新
 
  10月28日上午,全国法治媒体浙江行采访团来到浙江省金华监狱参观。刚进监狱大门,采访团就切实地感受了一把信息化在金华监狱的扎根落地。
 
  智能教育系统实现个性化改造
 
  “不特别说明的话,还以为登陆了门户网站。”在监区阅览室内,采访团对桌上的8台电脑产生了浓厚兴趣,纷纷点击阅读。这是金华监狱用于服刑人员教育改造的内部网站“新芽网”。
 
  网站设有新芽新闻、新芽文化、新芽学院、公示公告等专栏,并设有狱务公开、心理咨询、在线教育、在线考试、在线问卷、改造评估等六大二级平台,从而全面构建起了集服刑人员电化教育、在线教育、视频点播、狱务公开、心理矫治和传媒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教育改造智能化综合应用体系。
 
  目前,每个分监区综合阅览室都设有8至10台专用电脑可以浏览网站。
 
  金华监狱通过教育改造专网、谈话录音系统、无册点名系统等6个教育智能系统的应用,实现了教育改造的资源共享,在服刑人员“三课”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个性化改造等方面带来了新的突破,有效解决了狱政管理的封闭性和教育改造的开放性所带来的矛盾,满足服刑人员在学习文化技术方面等个性化需求,让监狱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服刑人员教育。
 
  信息化打造狱务公开平台
 
  会见室是监狱狱务公开的重要窗口。每个月的会见日,这里都会坐满来会见的服刑人员亲属。在会见室里,一台触摸屏显示器吸引了采访团的关注。
 
  触摸屏上涵盖了监狱概况介绍、监区文化展示、“四规范一公开”相关制度、减刑假释名单公示、服刑人员作息时间表、一周菜谱等内容。家属只要输入服刑人员个人名字后可查阅到他的考核分、帐户金额等改造信息。所有服刑信息都是公开和透明的,家属也就放心了。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金华监狱通过创新形式,做到了狱务工作“网上可查、视频可点、橱窗可看、手册可翻”。而这只是监狱“四规范一公开”中的内容之一。监狱在规范服刑人员的习艺岗位分配、计分考核、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办理、分级处遇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变革。
 
  浙江经验之浦江“大调解”
 
    社会治理谋求多元共治
 
  10月28日下午,全国法治媒体浙江行采访团走进金华市浦江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中心,采访团成员感触最深的是:这里应有尽有。有法官、律师、心理咨询师、医生、退休干部、村干部,有环境纠纷调委会、物业纠纷调委会、学生伤害调委会、医疗纠纷调委会……
 
  “来到这里,你可以寻求各种帮助。”心理咨询师张丽丽是浦江县心理卫生协会的发起人之一,来这里“上班”,为的是发挥心理疏导作用,化解矛盾纠纷。她的对面,则坐着从业了6年的律师钟来兴,他笑眯眯地问:“有法律问题么?我可以帮忙解答!”他是全县60多名到中心轮流坐班的律师之一。
 
  “调解能手大集合”让调解不再难
 
  浦江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中心门口,整整三排的30个个人调解室名单引人注目:浦阳街道中山社区的董圣航、黄宅镇曹街村的曹龙水、仙华司法所的朱振华……当地百姓信任的调解能手,都到这里“集中办公”了。
 
  靠着这些“土生土长”的调解工作室和“大调解”的工作机制,这个曾经的信访重点县,不仅信访量连年大幅度下降,还及时有效地察民情、解民忧,成了浙江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标杆。
 
  采访团到达时,一起医疗纠纷的调解正在进行中。当事人的父亲,在做骨科手术时与医院产生了纠纷,便来到调解中心寻求帮助。这起案子的调解员,是68岁的厉文梧,退休前他在卫生局上班。一个小时后,医院代表和患者家属达成协议,由医院赔偿2万元。双方签字摁印,笑眯眯地离开。
 
  厉文梧是这个中心众多调解能手之一,调解能手大集合外,中心还建立了医疗、电商、学生伤害、婚姻家庭等14个专业性调委会,并把医疗等六大领域专业调委会集中到中心,同时加强与法院、检察院等司法部门以及各乡镇(街道)等的协调对接,“整合资源、整体联动”。对群众反映的各类矛盾纠纷,由中心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分工负责、多方参与、依法化解,建立起多部门联合联动的“大调解”机制。另外,中心引入鉴定、评估、保险等机构设专人进驻或建立快速办理渠道,并对交办的矛盾纠纷明确办结时限,跟踪进展,定期督查,确保每一起矛盾纠纷均能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
 
  丢下锄头拿起鼠标寻求发展之路
 
  采访团随后来到浦南街道石埠头村。“石上清泉通南北千年福地,埠头明月照古今万户人家”,激情饱满的村党支部书记黄惟善这样形容石埠头村。这里曾经是农业村,年年发大水,村民户均收入不过一两千元。而如今,高楼耸立,整齐的行道树、宽敞的篮球场,已经是一派新农村的美好景象。
 
  黄惟善说,为了致富,石埠头村家家户户开过水晶加工作坊,收入不高,还影响了环境。随着浦江加大“五水共治”力度,村干部开始寻求更绿色的发展之路。2013年,石埠头村进行农房改造,村民建起新楼房。
 
  “我第一个签了出租协议,把房子租给了一个电商。”在黄惟善等村干部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电商进驻,村民也学着当淘宝店主。渐渐地,石埠头村成为浦江规模最大的电子商务集聚区,并一跃从落后村变为全省五大淘宝村之一。
 
  在丢下锄头、拿起鼠标的过程中,各种矛盾也纷沓而至。村里专门成立了调解组织、设立网商服务窗口,调解矛盾、提供服务。“最多时,我们一年调解了600多起纠纷,但现在一年难得发生一起。”黄惟善说,矛盾的减少,说明村民富了,村里平安了。
 
  临别时,黄惟善说起了他对现代化社会治理的理解。他说,每一个党员干部均要发挥作用,带领村民治理好自己的家、自己的村和社区,这样社会治理才有最扎实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