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何晓磊,1988年出生,从警十年。被公安部刑侦局授予“2016—2017年度全国刑侦情报研判能手”称号,2019年入选公安部刑侦局首批“全国刑事情报研判专家和人才”库,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成为一名人民警察是何晓磊从小的梦想。从警10年来,300余起大案在他的参与下被成功破获,何晓磊被同事们称为“神眼警探”。
筛查海量数据
抓获25年前命案逃犯
1994年的一天,不满18周岁的朝阳县居民杨某泉在家中的地瓜井内将9岁的苗苗(化名)强奸后残忍掐死。25年的时间里,朝阳县警方一直没有放弃对杨某泉的追捕,但杨某泉始终了无音讯。直至2019年4月11日,这起案件才出现了转机。
那一天,何晓磊从海量数据中对杨某泉进行比对研判时,发现一名叫朱某龙的男子与杨某泉长相十分相似,随即对其展开了深入研判。
其间,何晓磊发现,朱某龙的籍贯信息中竟查不到其父母任何信息,而且他的孩子全部随母姓,最重要的是他竟然和杨某泉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脸上同一位置均有一颗黑痣。于是,何晓磊大胆分析认为朱某龙就是潜逃25年的杨某泉。
之后,为了进一步掌握朱某龙的情况,何晓磊随专案组深入朱某龙当时户籍地凌源市某村,发现朱某龙行踪诡异,而这进一步印证了他的判断。2019年4月17日,经何晓磊确认朱某龙在北京市后,朝阳市警方成功将朱某龙在北京市某小区抓获。已化名为朱某龙的杨某泉到案后,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行为,至此,这起尘封25年的命案成功告破。
何晓磊先后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公安局“95年董某某被强奸杀害案”、朝阳市公安局前进分局“2013·10·26王某某被杀案”等5起命案积案的侦破中发挥重要作用,已然成为朝阳公安名副其实的破案能手。
炼就火眼金睛
快速锁定犯罪嫌疑人
多年的刑侦工作让何晓磊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超强的观察力、细致的分析力使得他总能一次次在繁琐的信息中锁定目标,为案件侦破找到关键线索,他也因此被同事们称为“警队里的火眼金睛”。
一次,朝阳市某企业厂区内的一批供暖设施被盗,与这些设备一同消失的还有多名企业“员工”,警方深挖得知,这一巧合并非偶然,几人在案发前上门求职,案发后又不告而别,很可能就是涉案的嫌疑人。
掌握这一线索后,何晓磊第一时间参与到案件的侦破工作中,在嫌疑人所有证件信息、个人信息都是虚假编造的情况下,仅仅两天的时间,就根据企业负责人提供的嫌疑人相关体貌特征等线索揭开了几人的真实身份。
随后,抓捕民警根据他提供的信息快速响应,果真将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因为案件告破及时,嫌疑人还未来得及销赃,警方成功为受害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2万余元,有力净化了该市营商环境。
在人人赞叹何晓磊破案神速时,只有他自己知道,为了尽快锁定嫌疑人,办公室里,他是如何昼夜不休地跟一条条信息、一张张照片去“较劲”的。
铁骨柔情
愧对家人忠孝难全
何晓磊出生在凌源市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父母均为朴实的农民。从儿时开始便特别懂事的他深知父母含辛茹苦、省吃俭用供自己读书,就是为了帮助自己圆这个警察梦,为此,他发奋读书,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警校。那时,他有两个梦想:一个是当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另一个是竭尽所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10年过去了,何晓磊的第一个梦想实现了,可是第二个梦想却一直没有达成……
记者手记
采访中,已经多年未休过年假的何晓磊对记者说,虽然距离父母家只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但因工作繁忙,他两个月左右才能回去一次。他现在最愧对的就是父母、妻子、孩子。可是,既然选择了警察这个职业,就要对得起这身警服、就要对得起群众的信任,这既是他儿时的初心,也是现在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