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社区“惜邻”文化:以“小切口”开辟“大路径”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邵小桐 文并摄 | 发布时间: 2020-12-01 10:09

  先小邻和睦,后大邻和谐。社区治理“小切口”开辟社会治理“大路径”。沈阳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不断强化“组织保障、机制保障、力量保障”,持续推动全市219项市域社会治理测评体系指标任务落地落实,切实做到了有的放矢、靶向发力。

  家住沈阳市沈河区南塔街道溪林社区的文大爷已78岁,因年事已高,儿子在附近给老父亲买了一套电梯房,可文大爷却迟迟不搬,他说自己舍不得,究竟舍不得什么呢?

  记者带着疑问走进了溪林社区……

32

居民和社区工作者在一起议事

  “我在这住了11年了,现在是我们社区平安志愿者巡逻队的成员,每天在小区里巡巡逻、帮独居老人们买必需品、参加一些社区组建的兴趣班,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特别充实。”66岁的小区居民佟阿姨满脸幸福地向记者介绍,“我还记得,刚搬来这个小区时连上下楼的邻居都不认识,没啥事儿大家不出门也不聊天。现在就不一样了,邻居们通过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彼此也都打开了心门,真的就跟一家人一样。”

  溪林社区共有自然小区9个,老旧小区7个,辖区居民4066户12048人,社区党委下设11个党支部、3个非公党支部。按照沈河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和街道党工委工作要求,溪林社区先行先试,全面分析辖区社会结构,精准掌握群众现实需求,坚持党建组织引领,强化品牌工作带动,充分发掘各组织、协会、社会团体工作潜能,为辖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实现党组织领导下的多元主体良性互动和社区治理中的公民自觉,推动形成践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两邻”理念,推进建设社会多元治理典型工作模式。

  “我们社区各党支部以党小组为单元主动认领居民服务活动及特色课堂,先后组建了26个兴趣团队,调动了1800余人参与到兴趣团队里。同时,我们还发动党员和居民志愿者参与小区共建,组建平安巡逻队等。”沈河区南塔街道溪林社区党委书记田海燕向记者介绍,“其实,我们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想办法让居民走出‘小家’融入‘大家’,将‘生人社会’转化为‘熟人社会’,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每个家庭,吸引他们关注并参与到园区建设上来,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溪林社区辖区内的先达文萃苑小区建于2000年,楼体外墙老旧,园区路面坑坑洼洼,小区内广场破旧,影响到了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今年,政府对先达文萃苑小区进行了整体改造,不仅对小区内路面进行了重新铺设、改造了园区广场,还对所有楼体外墙重新进行了粉刷。但是楼体粉饰过程,却是一波三折。年轻人喜欢灰色等暗色调,年纪大的居民喜欢粉色等亮色系,大家为此事每天在微信群内争执不下。为了尽快解决此事,社区党委召集该小区业主委员会、施工单位和居民代表,在溪林社区的“惜邻评理说事点”共同商议解决方案。由于该小区一共有412户居民952人,想要大家统一意见很难做到,经过反复商量,社区党委决定让居民做选择题。在工程队已经买好的涂料基础上,调配出三种颜色的搭配方案。以居民微信群及线下书面的方式广泛征求居民意见,选择投票最多的方案施工。最终有304户居民参与了表决,并决定按二号方案进行了外墙粉饰。目前,先达文萃苑小区改造工程已经完工,以这种共商共议评理说事的方式做出的决定,全体居民都没有了反对意见,园区整体环境得到了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也不断提升。

  小区居民说,以前小区老旧,环境也不太好。现在小区经过改造后环境整洁了,路平整了,大家心里也舒坦了,有事大家共同参与,有商有量的,有了小区主人翁的感觉。通过小区改造这件事,居民多方参与评理说事,也培养了居民民主参与园区事务、共建美好家园的意识。

  采访过后,记者明白了文大爷舍不得搬走的原因,他是舍不得熟悉的生活环境、舍不得互帮互助的邻里感情,更舍不得溪林社区的“惜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