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服务群众“点对点” 矛盾化解“面对面”——阜新市构建矛盾纠纷化解全域网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驻阜新记者 孙程超 文并摄 | 发布时间: 2020-11-27 10:31

  阜新市海州区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之地,东、西两大市场久负盛名,素有“穿在东市轻工商业区、吃在西市美食娱乐城”的美誉,阜新南站、客运站均坐落于海州区,这里是阜新市的经济、交通、文化和商贸中心。

32

海州区站前街道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创建办公室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阜新市海州区注重问题导向,贴近群众实际,通过创设服务载体,提升驱动力,有效地推动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扎实开展。

  “这回出门不用提心吊胆了,社区可真是办了一件大好事,要不我出去买个菜都得躲着走。”阜新市海州区平安西部街道平安社区7号楼的张大妈感叹道,“这还得感谢咱们社区的‘居民评理说事点’。”

  今年刚入春的时候,连续几天的大风把平安社区6号楼一户长期无人居住住户的窗户吹开了,窗户随时有掉落的危险。社区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召集了居民代表到“居民评理说事点”,经过社区和居民的共同研讨,问题彻底解决了。

  平安社区党支部书记黄丽春是名评理说事员,她告诉记者,“居民评理说事点”就是居民的“解忧站”,难题都能在这里由大家共同解决。

  针对老旧小区多、困难群众多、物业纠纷多等问题,海州区站前街道深入群众中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就市域社会治理中存在的群众诉求落实不到位等方面问题,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开展“绿色畅通”接待服务、创设“四小”工作站、提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能力。

  站前街道党工委书记张箭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绿色畅通”接待服务就是发挥了“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作用,“两代表一委员”定期接待群众。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包保辖区内社区,每月固定3天入户走访群众,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不仅如此,通过深入群众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在站前街道,以关爱之家和街道综治中心为平台创设的“三色服务”载体充分发挥了综治调解员作用,每一起辖区内的矛盾纠纷都由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综治专干、社区五级网格员共同负责,发挥社区“四小畅聊吧”“群众倡议亭”“居民评理说事点”“法治宣传廊”等场所的作用,社区、党员和群众唠家常,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拉近与群众的情感距离,给群众提供说事的平台,真正把群众之间的矛盾问题解决在社区。

  同时,站前街道还开展“我为社区建设献良策”活动,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到群众家中,聆听群众对社区建设的建议,引导群众为社区建设献计献策,进一步了解群众所想所盼。活动开展以来,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千余条,拓宽了社区建设的工作思路,改进了工作方法,提升了服务群众水平。

  据了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开展以来,阜新市紧紧围绕劳资纠纷、医疗纠纷、交通事故等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建立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28个,建成个人调解室106个,建成“村(居)民评理说事点”811个,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923个,覆盖率达到了100%。

  依托市委、市政府两办文件制定下发的《阜新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巩固了基层一线调解网络,强力推进了多元化调解机制建设,通过开展“排查小隐患、控制小苗头、调处小纠纷、提供小服务、解决小困难、整治小环境”的“六小”活动,及时化解了一大批纠纷和隐患。同时,按照省“五有”建设标准,阜新市因地制宜,依托市、县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立非诉讼纠纷调解中心,依托基层法院设立诉调对接中心,实现上下联动一体,就地解决问题。

  截至目前,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518件,化解成功率达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