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中,非常注重治理根基建设,充分激活“末梢神经”,不断细化、完善网格化管理,实现“多网合一”,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根系工程”,筑牢了治理根基,守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平安生活。
网格员每天巡逻,把业户的需求记下来
延伸触角 强化网格服务实效
丹东市大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筑牢治理根基,努力构建幸福平安丹东。
下沉,是丹东市市域社会治理的一个关键词。丹东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吴兆祎说,进一步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中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基层,把社会治理力量落到基层。丹东市深入推进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建设并实体化运行,积极构建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已经建设网格9127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10900名,今年5月底前669个“村民评理说事点”全部“上线”运行,实现地区全覆盖。
振兴区纤维街道福春三社区创新开展社区网格化管理,组建网格工作体系。由在职党员、共驻共建单位人员、党员志愿者等担任,建立四级管理梯队。网格员对网格内每户居民基本情况百分百了解,对网格内商户的情况百分百掌握,对网格内重点弱势群体百分百关注,对政府最新惠民政策百分百解读。
凝聚合力 调动各级治理力量
全国闻名的安东老街是集怀旧人文观光、地方传统文化展示、经典美食、休闲旅游购物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商业街,有180家店铺入驻。安东老街管理团队的负责人,既是党支部书记,又是网格总长。安东老街有6个网格,每天,网格员与保安人员分批定时在老街巡逻,李兴海就是一名老街网格员。
11月9日,记者在安东老街一楼的一家餐馆正遇上李兴海和3名保安队员来此巡逻。李兴海见到餐馆工作人员,询问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事情,又到厨房查看了消防安全情况。一个月前,李兴海巡逻到这家餐馆时发现一处水管有漏点,餐馆马上找维修部门把水管修好,避免了损失,也消除了可能产生邻里纠纷的隐患。
丹东市通过党建充分调动各级社会治理队伍力量,激活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末梢神经”,每个网格都有至少一个党支部或党小组,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社会管理服务深度融合。
丹东市打造“红色物业”工程,将物业企业融入社区网格化管理,物业公司的管理人员、工作人员担任社区网格员,凝聚了基层治理工作合力。各街道和社区党组织定期召开物业企业参加的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化解各类矛盾,共同为居民服务。丹东在商业密集区创建了“红色驿站”,形成需求在网格发现、资源在网格整合、问题在网格解决机制,构建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
“多网合一” 丰富社会治理根系
丹东市实现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基础网格与部门功能网格“多网合一”,重塑市域治理现代化治安管理“根系脉络”,也丰富了社会治理的根系。
“警务网格+社区网格”,释放警力资源,打破警种界限,开创社区民警专职化新模式。丹东市公安局振兴分局刑侦、治安、社区警种“三警合一”,全部行使社区民警职责。辖区内社区网格与警务网格深度融合,按照“组织联建、活动联搞、服务联做、风险联控”的区域统筹理念,达到社区服务管理的“网络责任化、责任具体化、服务主动化、管控明确化”目标要求。民警与2448名社区网格员联勤联动,对辖区大情小事耳聪目明,做到“矛盾发现得了、纠纷排查得出、问题掌握得住”。借助网格化管理的“神经末梢”,及时感知风险管控情况,较好地实现了防得住、管得好的社会治安治理目标,维护了辖区社会大局稳定。
吴兆祎对记者说,丹东将继续完善“网格化”治理体系,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打造特色市域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平安丹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