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何晓磊:“神眼警探”铸身为剑破大案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驻朝阳记者 董楠 文并摄 | 发布时间: 2020-10-21 09:23

  “你妈肋骨折了你都不来,要你有啥用?”面对刚刚出院回家的母亲和父亲劈头盖脸的责备,他心如刀绞。

  “孩子生病了,今天能回家吗?”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正在从卷宗中寻找蛛丝马迹的他拒绝了妻子,不顾自己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

  “站住,别跑。”面对疑似患有严重传染病、暴力拒捕的犯罪嫌疑人,他抓住对方手臂,将其摁倒在地。那一刻,只因他是一名人民警察。

  从警9年,他先后参与侦破300余起大案,被公安部刑侦局授予“2016—2017年度全国刑侦情报研判能手”称号,2019年入选公安部刑侦局首批“全国刑事情报研判专家和人才库”,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公务员二等功一次、个人二等功一次。他,就是朝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民警何晓磊。

51

何晓磊

  攻坚克难 接连破获命案积案

  1989年12月5日,一起突发的凶杀案打破了原凌源县凌源镇的平静,当地居民杨某某夫妻被人发现死在自家民房内,现场满是血迹,惨不忍睹。很快,张某某被警方认定为此案的犯罪嫌疑人。此后的31年里,朝阳公安先后辗转多省多地,累计行程达到20余万公里,却始终一无所获。

  今年年初,公安部组织开展“命案积案攻坚”专项行动,期间,朝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又一次针对该案面向全国展开摸排,被誉为该局“神眼警探”的何晓磊主动请战,参与案件侦破工作。

  何晓磊夜以继日地翻阅31年来的案件卷宗,试图从中找到蛛丝马迹,并通过技术手段,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逐一甄别,对自己所下结论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论证。

  终于,在经过无数次的对比、研判之后,一名叫“张凯”的男子进入了何晓磊的侦查视线。抓捕小组当即行动,驱车1500公里赶赴黑龙江省将正在某煤矿务工的“张凯”成功抓获。经突审,“张凯”就是已经在外逃亡了整整31年的张某某。

  案子破了,当何晓磊回到家中后,孩子的一句话却让他心疼,“我生病你都不回来,我们不是好朋友!”何晓磊悄悄地叹了口气,他想告诉孩子,是自己太忙了,可是欲言又止。

  “命案积案攻坚”专项行动以来,何晓磊自加压力,放弃节假日休息,对全市的命案逃犯进行全方位的深度分析研判,先后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公安局“95年董某某被强奸杀害案”、朝阳市公安局前进分局“2013·10·26王某某被杀案”等5起命案积案的侦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智勇双全

  践行从警铮铮誓言

  “自从当上刑警的那一天起,我就做好了随时面对危险的准备,铮铮誓言时刻也不敢忘记。”何晓磊坚定地对记者说。

  时间回溯到3年前。2017年5月,朝阳市区几天内接连发生23起攀爬阳台入室盗窃案,经侦查,成功锁定3名犯罪嫌疑人。这个盗窃团伙成员多数患有严重传染病,抓捕中稍有不慎便会感染。但是,警情就是命令,何晓磊与其他民警临危不惧,积极投入到抓捕工作中。

  抓捕时,就在几名犯罪嫌疑人被何晓磊等人控制住时,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大喊称患有严重传染病,打算在民警松懈之时趁机逃跑。可是,让犯罪嫌疑人没有想到的是,参与此次抓捕任务的何晓磊等人对此早已有了心理准备,紧紧控制住了犯罪嫌疑人。

  “在这次抓捕中,犯罪嫌疑人暴力拒捕,致使多名民警负伤,增加了被感染的可能。”民警介绍,事后,朝阳市公安局发现,3名犯罪嫌疑人中有两人患有严重传染病,立即与相关单位协调,对参与此次抓捕的民警进行了病毒检测。庆幸的是,参与抓捕民警无一感染。

  何晓磊坦言,等待检测结果的时候是最难熬的。但是,如果有下一次,他还是会义无反顾。

  铁骨柔情

  愧对家人无愧初心

  何晓磊出生在凌源市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父母均为朴实的农民。儿时的他有个梦想——当一名人民警察。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何晓磊的梦想已经实现,但因为分身乏术,无法守护在父母身边。

  几年前,一直患有慢性病的母亲不慎被车撞伤,为了不影响儿子的工作,母亲偷偷住院,对儿子却只字未提。一个周末,何晓磊回到了父母家,发现母亲没有像往常一样出门迎接,便向父亲询问缘由,不料遭到父亲的怒斥,“你妈肋骨折了你都不来,要你有啥用?”

  听闻此事,何晓磊立即跑进屋内,看着母亲日渐消瘦的脸,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泪水夺眶而出。

  已经多年未休过年假的何晓磊坦言,虽然距离父母家仅两个小时的车程,但因工作繁忙无暇看望。可是,选择了警察这个职业,就要对得起这身警服,就要对得起群众的信任,这既是初心,也是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