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一个警察世家与公安史横截面|“人民警察 历史使命与现实担当”系列报道之一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杨清林 | 发布时间: 2020-08-10 09:57

  编者按

  自2021年起,将每年的1月10日设立为“中国人民警察节”。

  简单的一句告白式新闻,在中国每一位警察的心中荡起层层涟漪,继而掀起激动万分的情感浪潮——中国人民警察有自己的节日啦!

  人民警察队伍是和平年代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队伍。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仅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队伍就有1.4万余名民警英勇牺牲、10余万名民警负伤、3700余名民警被评为烈士。在今年上半年疫情防控和维护安全稳定工作中,共有169名公安民警因公牺牲。一连串的数据背后是一个个崇高而伟岸的灵魂,书写着替万家灯火守护平安、照亮光明的非凡故事。

  辽宁长安网推出系列报道,旨在赞颂人民警察这支有着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队伍,弘扬忠诚卫士勇敢担当的万丈豪情,也表达众多人民警察对即将到来的“中国人民警察节”期待。

81

  “我生于警察世家,爷爷在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干了半辈子警察;父亲穿了15年警服,不幸血染征衣。我继承祖辈、父辈未竟的事业,在办案中多次受伤致股骨头坏死,落下残疾,至今一瘸一拐的。我从来没后悔过,不能给先辈丢脸,不能给警察这一职业丢脸。”

  法库县公安局政委于悦,英雄的后代,延续警察世家的风骨与刚烈,在辽北大地上继续演绎警察传奇。

  战火硝烟中走出的新中国警察

  沈阳市公安局原宣传处处长刘玉田退休多年仍然研究辽沈公安历史,编撰《沈阳公安五十年回顾》等书籍。日前,他给记者梳理了辽沈公安初期发展脉络。

  抗战胜利后,东北出现暂时的权力真空,当大量中共干部挺进东北,国民党政权也积极陈兵布阵,辽沈战役随时一触即发。人民公安从抗日战争硝烟尚未散尽时起,就傲立打击敌人,保卫新生政权的前沿阵地。堪称辽沈战区第二个硝烟弥漫的战场。

  1945年10月10日,中共沈阳市民主联合政府成立,一批在延安做保卫工作的干部组建公安局,开展锄奸保卫工作。新生的民主政权面临诸多困境:国民党地下分子造谣惑众,某些留用的警长、警尉暗地挑拨共产党和老百姓的关系,恐吓一般警察不许靠近共产党干部。伪满军官、宪兵、特务、官吏大搞暗杀活动,散兵游勇、地痞流氓乘机抢掠滋事。

  公安保卫机构为保卫新生的民主政权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1946年3月,国民党军队进占沈阳,国民党辽宁省政府全面接收日伪警察机构,全省所属32个县市成立警察局30个、警察分局137个、分驻所301个、派出所453个。沈阳作为国民党在东北进行统治的大本营,大街小巷戒备森严,军、警、宪、特横冲直撞,到处抓捕共产党和爱国人士,排斥、迫害和打击共产党人家属。

  于悦的爷爷于登科生于1933年,14岁当兵,跟随东北野战军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1948年沈阳和平解放后,于登科转业到公安机关工作,担任沈阳市公安局大东分局毛君屯派出所(现东站派出所)指导员。

  沈阳解放初期,社会秩序异常混乱,治安情况很糟。仅据1948年11月、12月发案率统计,就发生盗匪扰乱治安案件486起。11月份最严重时平均每天发生抢劫案10起,最多时发生15起。

  于登科和所里同事执行上级指示,发动群众揭发坏人,遇到盗匪作案时立即敲锣或铜盆,同时加强巡逻,维护管区治安。在清理整顿户口、特种行业管理工作中,他们做了大量工作。后来,于登科担任大东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大队长,参与破获许多大案要案。

  于悦说:“我爷爷很少讲自己的事,只记得他说过侦破珠林路杀人案。那起案件的凶手作案后一路逃窜,爷爷带人追赶,最后把他逼进死胡同。凶手仗着手里有枪,跟警察对峙。爷爷参加过多次有名的战役,经多见广,让同事往后撤,他一个人靠前命令凶手缴械投降,对方负隅顽抗,爷爷朝天开两枪不见效果,果断一枪将其击毙。”

  1993年,于登科光荣离休,获授三级警监。

  誓死保卫社会平安不惜血染征袍

  1980年,于悦的父亲于兰波通过社会招干成为大东公安分局第一看守所民警,一直从事监管工作。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同事热诚,对在押人员很人性化,熟悉他的人都用“正直”两个字来评价他。

  刘玉田告诉记者,1966年到1976年10年内乱的后遗症之一就是滋生了一大批打砸抢分子、抢劫犯、杀人犯、盗窃犯和流氓团伙犯罪分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各条战线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在大好形势下,社会治安不好成为公安司法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1983年,党和国家部署全国第一次“严打”,1996年,再次下达了“严打”号令,遏制犯罪势头,稳定社会治安。1983年,我省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8900起,打击处理犯罪分子87755名;1984年,全省刑事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46.2%,其中重大案件下降31.9%;1996年,我省共打掉犯罪团伙5710个,抓获犯罪团伙成员22719人。

  于兰波在看守所负责劳教工作,平时有股拼命三郎的劲儿。1995年7月29日至8月7日,沈阳市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全市公安民警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领导下,把抗洪抢险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投入抗洪抢险一线。大东公安分局第一看守所在公路旁,地势比路基低,于兰波担心雨水淹了看守所,就组织在押人员装土袋子、垒墙,和他们一起抬土袋子干活。在押人员看到于兰波累得满头是汗,都说有这样的管教不好好改造真对不住他。

  1995年8月13日是个星期天,但对于当时才15岁的于悦来说,那天的记忆是夜色的黑和父亲鲜血的红涂抹的。

  那天晚上下着小雨,于兰波在民富小区自家楼下抓捕盗窃机动车嫌疑人,不幸壮烈牺牲,生命里程定格在41岁。当时于悦想帮助父亲抓坏人,跑下楼却发现父亲已经浑身是血躺在泥地上……

  于兰波葬礼那天,于登科让家人找出警服,他用颤抖的手认真系好纽扣,婉谢别人搀扶,向儿子的遗体庄重敬礼。

  不久,沈阳市公安局沈河分局打击现行犯罪,抓获犯罪嫌疑人金某,他交待在民富小区偷车作案并杀死一名警察,于兰波的悲壮行为才得以还原。

  警察的铁血柔情在高调延续

  1998年7月,于悦高中毕业,继承父亲的遗志,穿上警服。他想当刑警,爷爷劝他从户籍员做起,学习怎样和群众接触,有了群众基础再学做刑警。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和发展,各种新问题、新情况和新矛盾不断出现,而社会治安防范机制又未能及时建立起来,社会治安再次出现下滑趋势。城市犯罪由单独作案向结伙犯罪发展,使犯罪的组织化程度迅速提高,有的还形成了独霸一方的恶势力。公安机关攻势不减,比如1995年的“春季严打攻势”、1996年的“严打冬季行动”、1997年的“严打整治工作”以及1999年的“网上追逃工作”等,公安机关与政法其他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实行打击与防范相结合的方针,坚持不懈地开展集中打击和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特别是涉枪和涉毒等犯罪,坚决铲除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打出了声威,打出了实效。

  于悦工作的第一个单位就是爷爷当年工作过的毛君屯派出所,那时已经改名为东站派出所。有一次,黑龙江警方派员到东站派出所,说有个逃犯藏匿在东站一带。于悦仔细询问逃犯的年龄、长相,觉得住在一巷48号二单元一楼二号的男子符合这一特征。他把该男子传唤到派出所,结果该男子正是黑龙江警方追捕的逃犯。

  2001年,于悦进入东站派出所刑侦探组,如愿以偿当上刑警。干了8年刑警,参与侦破很多案件,他遵守祖父的教诲,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秉承父亲的遗志,从警为民,抓坏人,多抓坏人,绝不再让人间悲剧重演。2011年,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清网行动”,他在两次抓捕逃犯时严重摔伤,造成股骨头坏死,落下终身残疾。

  从2016年起,于悦先后担任二台子派出所、洮昌派出所、大东门派出所所长,沈阳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犯罪查控中心政委,今年5月到法库县公安局担任政委职务。

  “我做刑警时,崇尚打击处理,后来做派出所工作,逐渐明白防范的重要性。如果20年前我家所在小区是封闭式小区,犯罪分子根本进不了院,我的父亲也就不会壮烈牺牲。父亲就死在我面前,爷爷教我做警察,我只有一步步走下去。让我高兴的是,我的儿子也想当警察。”

  这个警察世家浓缩着一部新中国公安史。40岁的于悦头发变得越发稀疏,拖着一双病腿,走路也略有蹒跚,而他踏出的每一步总是给人一种力量感、使命感、安全感。谈及国家设立警察节,他只说两个字——“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