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刘铁山如今已临近退休,在基层司法行政岗位的20多个年头,他将司法所的各项工作干了个遍,两次被司法部评为“模范人民调解员”和“人民调解能手”;被省司法厅评为“化解矛盾在基层活动”先进个人;被沈阳市司法局评为“优秀人民调解员”“优秀司法所长”和“首届十佳人民调解能手”;被新民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记者(左一)跟随刘铁山(左二)到社区矫正对象家普法
故事里的事——讲法讲到心坎里
“我又整理了一些社区矫正对象容易理解的法律常识,争取让他们多学一点。”初见刘铁山,他手里拿着厚厚一沓小册子,正急匆匆往外走。记者跟随他上了一辆微型小汽车,车很快开到了社区矫正对象李某家的院门外,跟随李某跑出来迎接的还有一只摇着尾巴的小黄狗,见到刘铁山同样格外热情。
蹲在院子里,刘铁山先是询问了李某近期遇到的实际困难,之后拿出小册子讲起了法。李某识字不多,当初因为不懂法而犯法,刘铁山在法律条文后面附上自编自写的顺口溜,边聊天边读给李某听,李某边听边点头。李某说:“我当初就是因为不懂法才走上错误的讨债道路,现在经老刘这么一说,我终于明白了!今后再也不干傻事啦。”一旁的刘铁山听后欣慰地笑了。
故事里的人——执法严格不手软
从李某家返回办公室,水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就又有村民来找刘铁山诉苦。“我弟弟喝完酒三天两头就到家里闹,有时还打人,再这样下去我要报警了。”村民说。“你的这位弟弟早已在我们这结束社区矫正了,但咱们乡里乡亲的,你有难处我还得帮。我试试,我比较了解他,说的话他应该能听进去。”刘铁山打通对方手机,在办公室和走廊里来回走了几十趟。放下电话,刘铁山给了这位村民一个满意的答复,并告诉他如何处理这样的事情,村民听后踏踏实实地走了。
在公主屯土生土长的刘铁山对屯里的男女老少都非常熟识,当所长之后,更是对辖区内24个行政村76个自然屯的所有社区矫正对象一清二楚。“人虽然都熟悉,但执法不能手软。”这是刘铁山始终坚守的信条。社区矫正对象胡某曾经是村干部,与刘铁山还沾亲带故。第一次到司法所报到时还在摆架子,没把刘铁山放在眼里。第二天,身着制服的刘铁山到胡某家家访,见到胡某立刻沉下脸,亮出了自己的身份,并严厉地告诉他要转变观念、想清后果、接受矫正。这位“不认亲”的所长镇住了胡某,在后来的矫正中,胡某一直表现很好。
故事里的情——真情暖到心窝里
80多岁的社区矫正对象韩某下不了炕、走不了道,刘铁山就带上矫正助理员到他家办理入矫手续。之后,他带矫正助理员每月到韩某家听取思想汇报,坐在炕头向韩某宣传法律法规政策,并耐心细致同他谈心,顺便还帮他家干点农活。韩某每个星期都给矫正助理员打电话,汇报自己的近况,并表示一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在有生之年绝不再做违法犯罪的事,争取早日解除矫正,重新融入社会,安度晚年。
社区矫正对象张某接受社区矫正期间因患脑出血住进医院,出院后生活不能自理,得知情况后,刘铁山多次到他家中看望和安慰,鼓励他战胜病魔,安心静养,争取早日恢复健康。刘铁山耐心细致地同张某谈心,向他宣传法律法规,促使张某努力从思想和行动上改造自己,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这么多年来,像这样的操心事刘铁山已记不清干了多少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