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王文钵:带病抗疫勇担当 一心为民仁者心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孙硕辰 | 发布时间: 2020-04-20 10:36

  他主动请缨,即使身体不适,也从未缺席抗疫工作,以实际行动守护百姓,保护家园,他就是盘锦市司法局社区矫正管理局局长、原盘锦市兴隆台区惠宾街道大岗子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文钵。

  事无巨细 暖心为民

  越是艰难,越要迎难而上。在挨家挨户进行摸排过程中,王文钵详细掌握了外来返乡人员情况。经过摸排梳理,兴隆台区惠宾街道大岗子村有湖北打工返乡人员2人。他立即组织大岗子村“两委”班子成员研究防控措施,并要求这两名返乡人员及家属自行居家隔离。同时,安排人员进行全天候24小时严密监督。

  “隔离期间他们吃的好不好”“生活物资是否短缺”“还有什么其他困难”……王文钵始终惦记着这两家人。为了确保他们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安心在家接受隔离,王文钵自掏腰包,为他们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让他们在居家隔离期间,也能够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针对大岗子村疫情防控物资不足的实际困难,王文钵向盘锦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长军汇报驻村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盘锦市司法局帮助该村联系疫情防控物品货源后,王文钵自费购买500个口罩和50副手套,又联系爱心企业和社会团体,为大岗子村筹集疫情防控物资,解决了防控初期物资严重短缺的燃眉之急。

  细致严谨 尽职尽责

  大岗子村地理位置特殊,抗疫工作十分艰巨。农历大年初六,按照上级要求,全村各出入口开始设置执勤卡点,对过往车辆、人员进行严格的检测和筛查。王文钵每天都是第一个来到执勤卡点,查看记录,排查重点人群,引导群众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谨慎外出。他还积极联系辖区派出所,与民警一同对全村饭店、超市、麻将馆等人员聚集场所进行逐一检查排查,加强聚集管控,杜绝各类群体性聚集活动。并组织村内“两委”班子成员带班、党员带头、群众自愿组成义务看守队,24小时在岗值守,对外来人员及时劝返,严格登记,做好详细记录,为群众设置了一道安全的“隔离墙”。

  王文钵还担任盘锦市司法局社区矫正管理局(社矫监管支队)局长(支队长),负责全市社区矫正对象的疫情防控工作。疫情防控期间,他村里村外工作两手抓,要求全市各县区司法局、基层司法所和社区矫正助理员提高政治站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守疫情防控一线工作岗位,靠前指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晴天霹雳 噩梦袭来

  自抗击疫情的号角吹响以来,王文钵以村为家,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事无巨细、不容一丝差错。在抗疫初期,患有痛风和肾结石的王文钵就感觉到身体有些不适。过度的操劳一点点加重着他的病情,他默默地忍受病痛折磨,与驻村干部一起日夜奋战在抗疫工作一线。

  大岗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祥宇说:“2月23日,我接到王书记的电话,说因发烧到医院就诊。直到那天,我才知道原来他一直坚持带病工作。”2月25日,医院初步确诊王文钵患结肠癌,需要马上到省级医院进行手术治疗。

  “不是痛风和肾结石吗?怎么就成了癌了呢?”王文钵怎么也不能相信自己的病情。由于病情的恶化,2月26日清早,王文钵被妻子送到沈阳治病,并在3月10日接受了结肠癌手术。“老王的手术很成功,现在仍在医院接受治疗,他依然惦记着工作。”王文钵的妻子说。

  拉满弓弦 服务群众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王文钵舍小家顾大家。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平时工作中,他也是大岗子村有目共睹的“硬核”担当。

  2018年4月,王文钵被选派到盘锦市兴隆台区惠宾街道大岗子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几年来,王文钵积极发挥驻村“第一书记”传帮带作用,不断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如何带领老百姓走上致富路,一直是王文钵心中的头等大事。他积极培育乡村振兴项目,引进扶持了鱼菜共生模式立体生态养殖项目,并且进展顺利。他还争取了4万元的科技项目资金,并以物资的形式补助给农户。

  要想富,没有技术肯定不行。王文钵主动联系盘锦市劳动就业局,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村民进行“河蟹养殖”等技能培训,做到了以科技助力精准帮扶,强化了大岗子村的科普服务有效供给,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发展。

  王文钵还赴鞍山市和辽阳市考察“山里红”种植项目,成功引进了“山里红”种植技术,全村75户村民参与先期种植,并组织村民与某公司签订了“山里红”种植回收合同。在兴隆台区惠宾街道的大力支持下,他还为村民种植“山里红”争取补助资金3396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