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邵,你辛苦了,大热的天儿……”当记者来到大连铁路运输检察院政治处办公室,这位身材娇小、话语利落、面带微笑的“80后”女检察官梁少华对记者说,她着一身蓝色制服,凸显了庄严中的那份柔美,令人忍不住多看几眼。

梁少华沏了一杯芽尖绿茶,热情地递给记者,简单聊起了自己的经历:梁少华生长于大石桥市,一路寒窗苦读,法学院本科毕业后就职于大连铁路运输检察院。通过司法考试后,总觉得年轻人应该在大好的时光里继续深造,于是利用业余时间攻读了东北财经大学法学院的法律硕士并顺利毕业。在法学理论素养得以提升的同时,很开心结识了许多公检法系统里志同道合的好同学,感觉收获颇丰。
“可能是受爸爸影响,我从小就喜欢书。从幼儿时咿呀学语的各种故事书到后来大一些看的名作,时常徜徉书的世界,乐此不疲。我喜欢钱钟书、王朔,喜欢饶雪漫、慕容雪村,也喜欢郭敬明和韩寒。”对于文字的喜爱,即使步入检察系统也依然没有割舍与放弃。北宋大家欧阳修曾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因为读书的真正目的在于引导自己去思考。她轻轻拿起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仿佛是在与一位许久未见的挚友促膝而谈,有时候居然能津津有味地捧上一本书坐上两三个钟头而完全忘记了时间。
梁少华告诉记者:“我将对文字的喜爱也不自觉地带到了检察工作中来,办案之余,稍有时间,我就时常琢磨写点什么,并经常小试牛刀。曾投稿于《检察纵横》《大连日报》《检察日报》、正义网等报刊和媒体,多次得以发表。看着自己的方方正正的小豆腐块似的作品发表,我就愈加被这些有着神奇魔力的文字深深吸引并越走越远。”
“那在检察实践中,你对文字功底的运用和考量,是否会派上用场呢?”记者紧跟着问道。
“是啊,也会,比如之前在公诉科锻炼过一段时间,对起诉书严格的字斟句酌、对公诉意见的构思与阐述,都是基于一定法律事实基础上的对文字功底的真正考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时候甚至精细到一个标点符号,都力求零瑕疵。”除此之外,梁少华还积极完成本院分担的调研任务并主动投稿,参加沈铁检察分院文联协会并多次上交自创的作品,踊跃参与最高检铁路运输检察厅下发的征集各类检察文化作品的活动,并获得奖项。
她说:“我深深地觉得,文字的力量是伟大的,它是良师益友,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对我个人的习惯、行为、价值观等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努力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文字告诫我先学做人,而后学做事。做人应平和近人、不急不躁;做事要辩证看待问题,理性思考背后所在。工作处理中,我学会了面对荣誉,淡然处之,再接再厉;面对压力,迎难而上,寻求破解之法。”
愉快而短暂的采访接近尾声,记者望着眼前这位总是把微笑挂在脸上的女检察官,才发现:源于对文字的挚爱,她得以明理、益智、慎言善行,因此心态成就一切,福气自然也就不请自来了!
用生命谱写的正能量赞歌
□ 梁少华
丹东凤城大梨树村
曾八山半水一分田
是您
带领党员群众
鸡鸣上山干
头顶烈日干
披星戴月干
是您
让旧貌换新颜
变青山绿水
生态文明
中国幸福村
您实干的岁月里
活的都是万事民为先
您多年的担当中
书写不尽造福和解忧
全国人民代表会上
提议取消农业税
是您
眼光独到且长远
因勤于思考
善于发现
屡进言献策
是您
鞠躬尽瘁来履职
言必三农
据理力争
终不辱使命
您从农民中来
谈的总是群众利益无小事
您到农民中去
为的却是国计民生大情怀
村头山峰的最高处
留下您踏遍的足迹
是您
开拓进取来创新
拓宽村公路
创办多家企业
开发万亩果园
是您
清正廉洁固操守
过往数亿元资金未经手
坦荡无私守底线
您甘于无私奉献
严格自律感染身边人
您一身浩然正气
留两袖清风于天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