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宏宇,沈阳市康家山监狱一监区监区长。自2001年参加工作至今,他一直扎根在监区基层一线,20年的基层工作,使他从一位监区的普通民警逐步成长为一名监区长。20年的从警经历,让他有了这样一个感悟:要干好一份工作,热爱是前提。
姚宏宇
做好调研
让服刑人员走出困境
作为新时代在司法行政战线上工作的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初心是什么?“改造人、挽救人。让那些迷途的人重新回到人生正途。”姚宏宇这样回答。
服刑人员李某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入监后他感到其刑期较长,减刑无望,再加上与妻子离婚,儿子无人照顾,绝望的情绪不断增加,经常与其他人发生争吵,而且曾经企图自杀。自从李某调入姚宏宇负责的监区后,经过谈话了解,姚宏宇初步掌握了李某的情况。并积极研究对策,以“亲情召唤、肯定鼓励、真心感化”的策略来破解难题,姚宏宇主动联系李某入狱前交往的女朋友,通过沟通使其改变了弃他而去的念头,每月到监狱会见,对其进行劝解和关心,这份真情使李某有所转变。平时,姚宏宇又积极鼓励李某参加监区的文体活动,让其看到自身价值,树立自信心。李某一直担心自己的儿子,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通过多次与当地社区沟通为李某的儿子申报了低保,解决了后顾之忧。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通过姚宏宇的努力,李某积极接受改造,最终成就了他的浴火重生,成为了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
拿出真心
让服刑人员获得帮助
服刑人员杨某犯聚众斗殴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一个月。自入监服刑以来,杨某性格极其张扬,经常欺负同监舍人员。针对杨某的情况,姚宏宇组织监区在狱情研判会上专门讨论研究,并认为杨某因为文化水平较低,从小就缺少家庭的管教,造成了他现在我行我素的行事风格。鉴于以上分析,姚宏宇制定了详细的教育改造方案,让杨某尽快认清自己,早日融入到改造的集体生活中去。姚宏宇对杨某多次进行了个别谈话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为了帮助杨某找回失落的真爱,姚宏宇联系他的家人,动员他们一同到监狱对他进行疏导和亲情关怀,通报其改造情况,希望他们能让自己的孩子体会到家人的关爱。在接见中听到姐姐和母亲向他道歉的话语时,杨某泪流满面,把头深深埋入母亲的手心。在多方努力下,最终使杨某放下了心理包袱,走上了正常的改造道路。
“对于我们监狱警察来说,这些是再平凡不过的事情了,是一件件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但对于那些迷途知返的人来讲却是他一生重大的转变,这是让他们能重新回到人生正途的光明之路,也是我们这些监狱警察‘改造人、挽救人’的初心之本。”姚宏宇这样对记者说。
关爱同志
监区民警的好大哥
工作中,姚宏宇经常早来晚走,带领监区民警从监管教育基础工作开始,不断加强业务能力建设,规范执法的能力和教育改造的能力。近几年,监区分来了一些新民警,姚宏宇意识到做好传帮带工作对监区发展的重要性,从监狱执法基础业务开始,手把手地教、面对面地讲,组织监区老民警开展业务交流活动,使每名新民警快速、熟练掌握监狱执法标准。
记得有一段时间,姚宏宇发现监区有一名民警上班经常不在状态,工作无精打采,当他了解到这名民警是因为和妻子因家庭矛盾导致不能安心工作后,姚宏宇一边耐心地做他本人工作,另一方面与其妻子沟通,对他妻子讲丈夫这份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要是不能专心工作,一旦出现问题会酿成严重的后果,夫妻之间要相互理解和支持。
经过几次长时间的交流和沟通,这名民警的妻子逐渐感受到作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工作的艰辛和任务的重要。他本人也能够理解作为妻子为家庭付出的辛苦。从此两人之间多了份理解和支持,家庭生活变得和谐,这名民警工作又充满了活力。
“姚哥不仅是工作上的行家里手、更是生活中的好兄弟。”一监区的民警对记者说。近年来,一监区先后有1人获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10余人荣获监狱先进党务工作者等荣誉。
“多年来,看着一批批服刑人员在这里重塑自我,一颗颗迷失的心灵在这里重拾梦想,不禁让作为监狱人民警察的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骄傲和自豪,作为新时代的监狱人民警察,我的职业成就感和社会认同感油然而生。”采访最后,姚宏宇笑着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