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王刚:将从警初心倾注于每一次社区走访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驻朝阳记者 董楠 | 发布时间: 2019-05-09 09:39

  多年来一直扎根基层的九级伤残老警王刚,先后被朝阳市委政法委授予“人民满意政法干警”荣誉称号,两次被朝阳市公安局评为“人民满意民警”,荣获三等功三次,曾被省公安厅等五家单位授予“马天民式民警”荣誉称号,被省公安厅授予“模范社区(驻村)民警”荣誉称号。

51

王刚(左)在辖区检查工作

  为老百姓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多年如一日不间断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朝阳市公安局北塔分局社区警务大队华运社区民警王刚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脚部、腰部九级伤残,右根骨变形,心脏下两根支架的他每天仍穿梭在社区的街头巷尾,很多人劝他不要这么拼,可他却说:“不实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我对不起穿了20多年的警服!”

  两次命悬一线依然坚守初心

  2007年,王刚在处理一起纠纷过程中跌入一个15米深的枯井。虽然捡回一条命,却造成了脚部、腰部九级伤残,右根骨变形,走路时间长一点,受伤的脚就会立即肿起来,只能一瘸一拐地走。2012年,王刚在外地工作期间突发心梗,庆幸的是,他被及时送往医院抢救,下了两根心脏支架后,又捡回了一条命。

  两次与死亡擦肩而过,亲朋好友劝他换个轻松点的工作,可他却笑着拒绝了。

  2013年底,上级领导考虑到王刚的身体状况,将他调至朝阳市公安局北塔分局社区警务大队华运社区警务室工作,可他依旧闲不住,每天早出晚归在社区内走访,为居民解决了数不胜数的难题。虽然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但他却成为了社区居民的贴心人。

  捆绑式工作法在全市推广

  在走访的过程中,王刚得知,辖区街道及社区工作人员存在“入户难,采集信息难”的问题,他与辖区街道及社区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商讨是否可以共同入户访查,相互帮助,相互配合,实现资源共享。不久后,王刚提出的“社区干部+社区民警”捆绑式工作新模式被朝阳市公安局向全市公安机关推介。

  在完成社区警务工作的基础上,王刚又在社区警务室推出了便民“五小工程”。即:打气筒,方便辖区群众为自行车、摩托车充气;宣传册,将户口迁移、办理身份证、出生登记、死亡注销等十三方面的问题解答汇编成册,方便群众随时查询;小药箱,备置一些急救药和跌打扭伤常用药,解决燃眉之急;小中介,以警务室为阵地,积极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小服务站,组织社区义务人员为残疾、孤寡老人登门服务,同时为居民代办身份证等证件。

  “老王来我们社区后,办了不少好事,‘小中介’这种服务就帮了我们的大忙,有他在,我们心里有底!”华运社区一名居民对记者说。

  实心实意解民忧

  “只有你把群众当家人,群众才能把你当家人,才能和睦共处。”王刚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基层走访工作中,他每到一处都留下“老王便民服务热线”的联系方式,嘱咐群众有什么难处,都可以找他。

  如今,“老王便民服务热线”成了辖区居民的应急“119”,两口子吵架的,闹婆媳纠纷的,房屋漏水的,要求帮忙办户口的,都找王刚帮忙。王刚从来都是竭尽全力帮群众。

  华运社区有一对年过古稀的老两口,住在一个危房里迟迟不肯搬家,王刚得知这一信息后,隔三差五就找他们谈心,劝他们尽快搬家。功夫不负有心人,前不久,在王刚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两位老人终于同意从危房中搬离,王刚立即协调资金帮助老人搬到了安全住所,至此,他心中悬着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王刚明年就要退休了,但他仍然坚持每天6点多在辖区内走访,为的就是第一时间服务群众,第一时间消除安全隐患。王刚说,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虽然即将进入退休倒计时,但他一定会站好最后一班岗,这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份不舍。

  “老王经过部队的培养,在公安战线上工作多年,我们在他身上看到了军人的钢铁意志,感受到了人民警察的忠诚担当。”王刚的同事这样评价他,而这也正是记者最深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