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王洋:坚守公诉第一线 扫黑除恶办铁案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卢金友 驻辽阳记者 冯羽竹 | 发布时间: 2019-04-23 08:30

  从检十余年,王洋始终战斗在公诉第一线,她深知公诉部门是检察机关的“窗口”和“门面”,代表着检察机关的形象,站在公诉席上,她是“舌战群儒”的公诉人,牢记“案件质量是公诉工作的生命线”,努力做到不枉不纵,坚守着对正义的承诺。

  人物速写:她,翻阅着厚厚的案卷,手指在键盘上噼里啪啦地敲打;她,脚步飞快地往返于看守所、法院之间;她,激情飞扬地在法庭上陈述、辩论,为当事人释法说理……她就是辽阳市文圣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科长王洋。

51

  4月15日,记者初见王洋,她刚刚结束到看守所的提审工作,又一起恶势力犯罪案件由她来办理。身穿藏蓝色的检察服,她自带凛然正气。她工作在法律监督最前沿,与黑恶势力作斗争,让一个个棘手的案件迎刃而解。

  细致周密一查到底

  2018年7月4日,王洋受理了辽阳市文圣区小屯镇“张氏三兄弟”恶势力犯罪组织案,公安机关移送起诉涉案刑事侦查卷宗达20册约5000页,涉及证人100余人。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为确保成功起诉不出差错,她每天都像高速运转的陀螺般一刻也不放松。她列出详细的补查提纲和对证据的具体要求,形成近300页的审查报告。

  开庭前,王洋做足了证据方面的功课。法庭上,她以敏锐的洞察力、高超的应变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宽广的知识面和扎实的法律功底,征服了在场的所有人。随着法槌的落下,一审法院判决对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全部依法采纳,“张氏三兄弟”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九年、十五年、十二年不等的刑罚。2018年12月,辽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维持原判的终审裁定。

  案子判了,王洋却没有松懈,她和同事们对“张氏三兄弟”恶势力犯罪集团“保护伞”的线索进行了全面彻查,深挖出了20条涉及党员领导干部的违法违纪线索,按相关程序向纪委监察机关移送线索19条,纪委监察反馈已经立案18人,向文圣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通报行业主管部门存在的管理漏洞,发送检察建议7份。

  从细节入手挖出团伙案

  2017年10月,李某明等6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案作为一起普通刑事案件被移送至文圣区检察院审查,检方只需要审查作出起诉或者不起诉的决定,王洋负责办理此案。

  在办案中她发现,参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犯罪嫌疑人多次在供述中称李某明为“老大”,语气中不乏崇拜之意,这是为什么?带着疑问,王洋提审犯罪嫌疑人时扩大了范围,围绕恶势力犯罪集团构成要件,详细列出了补充侦查的提纲,提前介入,指导会同公安机关进行补充完善证据,一个以李某明为首的恶势力团伙浮出水面。

  经过补充侦查,李某明恶势力团伙侵害群众利益的多起犯罪事实被查清,最终将李某明恶势力团伙以寻衅滋事罪,追加敲诈勒索罪、强迫交易罪提起公诉。法院支持了检察院指控的全部犯罪事实和罪名,判处被告人李某明有期徒刑十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零二万元,其余各被告人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用事实和证据说话

  今年2月17日,公安机关移送了一起涉恶案件,王洋负责对该案6名犯罪嫌疑人依法提起公诉。2013年以来,被告人李某军利用个人影响力,拉拢黄某利等人形成以李某军为首的涉恶团伙,开设赌场多次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生活秩序。

  王洋在办理这起案件时,犯罪嫌疑人口供避重就轻,如何确保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是本案的重中之重。为此,王洋连续熬了几个晚上,认真细致地研究案卷,又连续两天到看守所集中提审犯罪嫌疑人。为了拓宽办案思路,在文圣区检察院检察官联席会议上,王洋就此案与同事们进行了讨论。随后,王洋整理了同事们提出的办案意见,并锁定了一条重要线索。

  目前,该案还在进一步办理中。王洋告诉记者:“想把案子办成铁案,就要忠于事实和证据,继续挖,深深地挖,才是对付黑恶势力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