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丹东地区某林蛙养殖场5000余只林蛙一夜之间窒息死亡的案件告破,涉案人员全部落网。由此,警方解开了林蛙死亡之谜,此案的破获再一次印证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这是谁干的?5000余只林蛙全死光
2018年11月4日,丹东市振安区楼房镇的鞠某来到自己在山上经营的林蛙养殖场时,大惊失色:面前是成片的死林蛙。这是谁干的?鞠某经查看发现,养殖场内5000余只3年生林蛙疑似窒息死亡,价值数万元。
丹东市公安局振安分局楼房派出所民警接到报警后来到现场查看,发现有疑似盗窃的痕迹。盗贼盗走林蛙的同时为何还要弄死大量林蛙?案件上报后,被丹东市公安局列为2018年第243号督办案件。
案发现场处于山沟,地理位置偏僻、无人居住,方圆几公里都没有摄像头,这给案件侦破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丹东市公安局相关部门安排专人会同振安分局办案民警克服诸多困难,围绕现场周边山林、居民区开展大量侦查工作。专案组经过反复排查梳理和研判比对,最终锁定了3名盗窃嫌疑人的身份和他们的活动地点、居住方位。
今年4月9日晚,专案组决定收网。4月10日4时许,抓捕行动分4个小组进行,分别由振安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教导员宋虎成及刑侦大队3个副大队长带领民警在丹东市内及周边4个地点同时行动。4个小组的十几名民警在初春的寒风中奔赴抓捕地点。经过3个多小时的蹲坑守候,分别将孟某、马某、吴某抓获。
经审查,孟某、马某、吴某对盗窃、用药致林蛙死亡和多次到某鱼塘盗窃养殖鱼的案件供认不讳。
动了歪脑筋!养殖场变成偷猎场
孟某、马某、吴某三人是亲属关系,几年前,孟某与妹夫马某、小舅子吴某一起来到丹东打工。
2017年年底的一天,吴某在丹东市元宝区沙河镇宝山市场下棋时认识了丹东本地人宋某。在聊天过程中,宋某得知吴某喜欢捕鱼,就对吴某说,丹东市振安区楼房镇有一个地方既有野生鱼也有野生蛤蟆(林蛙)。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随后,吴某就将这个事和孟某说了,孟某表示想让宋某领着去看看。
几天后,吴某约上宋某,与孟某、马某一起带着捕鱼工具来到振安区楼房镇梨树村头道沟、二道沟的河里捕鱼。
没一会儿,他们就弄了二三斤鱼和几只蛤蟆,之后,宋某带着几条鱼离开了。吴某等人听在此钓鱼的村民说,再往上边的沟里走,那有专门养殖蛤蟆(林蛙)的场地。吴某等人捕了一会儿鱼,看没有多大收获就往山上走。到了林蛙养殖场,他们发现有一个小房子,里边有人,几人看好地形后就离开了。
2018年10月的一天,吴某等人在钓鱼的时候听说有一种药,把这种药撒水里以后,水里的氧气就没有了。几天后,他们找到一家商店,老板拿出了一瓶药说:“就是这瓶药。”一开始,三人只是想抓几只林蛙吃,后来得知林蛙价格不菲,三人便动起了歪脑筋。他们商量想试试这个药好不好用,为了防止被人发现,他们决定在半夜行动。
同年10月末的一天午夜,吴某开车拉着孟某和马某,带着药和工具来到振安区楼房镇梨树村的这处林蛙养殖基地。把车停放在距林蛙养殖基地很远的路边,然后步行来到林蛙基地。把药撒到水里后,他们等了大约一个小时,看到有林蛙从水里冒出来了。之后,他们将林蛙捞起装进事先准备好的袋子里,开车回了家。
真没少祸害!养殖场损失惨重
鉴于这次抓到的林蛙比较少,三人分析后认为是药放得少的缘故,“我们下次就多放点呗。”“对,多弄一些林蛙就得加大药量。”“是不是时间短林蛙没有上来啊?”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最终决定再去试试。
2018年11月3日,三人又来到上次买药的商店,这次他们买了两瓶。午夜时分,他们带着药再次来到林蛙养殖基地,这次将两瓶药全都撒到水里。
他们等了大约两个小时,几百只林蛙陆续浮了上来,3个人将林蛙装进编织袋后回家了。
第二天早上,马某说:“这么多林蛙也吃不了啊,是不是卖点?”吴某说:“我在凤城有亲属,就拉到凤城卖了吧。”之后,吴某将林蛙拉到凤城,以很低的价格卖了,赃款三人平分。
就在他们想再去弄林蛙时,听说林蛙养殖场损失惨重,老板已经报案了,他们就再也没敢去。于是又琢磨新的来钱道。孟某和马某听说在振安区九连城镇窑沟村有一个鱼塘,鱼塘里黑鱼、鲫鱼不少。
孟某和马某认为钓鱼太慢,不如用电击方法快。今年2月末的一天,孟某开车拉着马某来到九连城镇窑沟村,在看好地形地貌后,两人开始准备工具。
几天后,两人开车拉着电动车的电瓶、充好气的汽车内胎和渔网,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来到事先选好的鱼塘。不一会儿就电击了二三十斤鱼,他们将鱼卖给一个鱼贩子。在不到两个月内,两人在鱼塘用这种方法盗窃7次,获赃款1000余元。
就在他们想继续盗鱼赚快钱的时候,一张法网将孟某、马某、吴某一起网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