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今天我当班】“智慧法院”初体验 40分钟拿到判决书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关月 | 发布时间: 2019-03-07 10:17

  当班人:沈阳市和平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房产纠纷团队法官冯菲

  当班日志:感受案件在信息化技术支撑下的快速流转过程

冯菲法官向记者介绍庭审语音转换系统

冯菲向记者介绍庭审语音转换系统

  近年来,沈阳市和平区人民法院持续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力求让司法服务更加贴近群众需求,让审判质效跟上时代发展。2月27日下午,记者作为郭某诉某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房屋租赁合同纠纷一案的旁听人员,现场感受了案件在信息化技术支撑下的快速流转过程。

  13时30分,随着沈阳市和平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房产纠纷团队法官冯菲敲响法槌,该案正式开庭审理。与传统的法庭摆设不同,法官和原、被告的桌上除了电脑显示器,还各放置了一个麦克风。庭审期间,原、被告以及法官说的话,都被同步转换成了文字。记者注意到,电脑显示器屏幕左侧共有10个麦克风图标,图标下写着:法官、被告、原告……若原告进行陈述,“原告”标识的麦克风就会从灰色变成红色。

  在这个庭审语音转换系统的支撑下,庭审进展得非常快,20分钟后,冯菲宣布休庭。“庭审语音转换系统,能自动将语音同步转换成文字,并对文字进行断句、分行、符号标注,书记员只需修改少量信息,提高了庭审的效率,保障了庭审笔录的规范性和完整性。”冯菲告诉记者,对于原、被告名称,专业术语等特定词汇,开庭前提前录入,系统便会自动识别、记录。

  记者跟随冯菲回到办公室制作判决书,她的办公桌上同样有一个麦克风,她驾轻就熟地对着麦克风口述判决书内容,不到10分钟,判决书便完成了,这都得益于“法官助手”这一系统的帮助。判决写完后,冯菲点击了“打印”按钮,1分钟后书记员取回了判决,判决书已经装订、签章完毕,一份完整的判决书就这样制作出来了。

  在信息化技术的助力下,这起案件从审理到宣判,全程用时不到40分钟。“过去在文印室集中盖章,由于盖章的人比较多,常常需要排队,回来之后还需要盖骑缝章和核对无异章,现在使用电子签章系统,只需点一下鼠标,打印、装订、盖章瞬间完成,既节省了法官的工作时间,也节省了当事人等待的时间。”

  和平区人民法院信息中心工作人员宋昱昊介绍道:“这个案件用到的软件,仅仅是和平区法院‘智慧法院’建设的一小部分,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从立案到执行全过程、无缝隙的‘智慧法院’体系,实现智能立案、智能调解、智能审判、智能执行和智能管理,更好地服务群众应诉,更好地服务法官工作。”

  据了解,和平区法院在“智慧法院”建设上还有更多的规划和设想——以电子卷宗随案生成为主线,将案件流转全过程均引入信息化技术,为群众提供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网上送达、网上阅卷、网上证据交换、网上调解、网上开庭等更多的便捷服务,同时也推动审判管理和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无纸化办公和网络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