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班人:辽阳县首山镇黑牛庄村党支部副书记、辽阳市白塔区新华街道新华社区党委书记
当班日志:体验“雪亮工程”
记者(左)在黑牛庄村综治工作站体验“雪亮工程”
2月25日,记者分别来到辽阳县首山镇黑牛庄村和辽阳市白塔区新华街道新华社区。作为辽阳市“雪亮工程”首批试点,今年1月,黑牛庄村和新华社区“雪亮工程”已全部建设完成。黑牛庄村安装了10个点位、10个监控探头,新华社区安装了19个点位、20个监控探头。
“你一进村我就看见了,看这画面多清楚。”9时许,记者来到黑牛庄村综治工作站,黑牛庄村党支部副书记黄国普指着监控视频画面对记者说。
记者本以为在综治工作站当班就是“盯着”监控视频画面,可黄国普说:“村里人手紧张,都是一人多用,用手机APP就能查看这些监控画面,不用在这坐着。”
安装好手机APP,记者一边走一边查看手机里的实时监控画面,黄国普笑着说:“记者同志,不用总看手机,自从安上这些摄像头,咱们村4个多月没发生刑事、治安案件了。这些摄像头有很大的震慑作用,谁都不敢顶风作案。”
这时,有村民来找黄国普说:“黄书记,我家猫丢了,你帮我翻视频找找。”黄国普询问猫走丢的时间后,翻看了留存的监控视频画面,只见一只灰色的猫从村民家“溜达”出来,迈着猫步钻进了路边的草垛子。村民连忙打电话给家里人,让他们去翻草垛子,最终把猫找到了。
黄国普说:“咱们村民都知道安了新摄像头,丢点啥都来找视频,这个回放功能可是帮了村里人的大忙啊!”
14时,记者跟着新华社区党委书记刘艳娜走进了新华社区综治工作站,刘艳娜站在电脑前翻看实时视频画面,“我得瞅瞅残雪清理得咋样了。”一边说,一边切换着社区各个视频监控探头。
就在这时,画面中出现一名男子,手拎一个蓝色布兜子,刘艳娜仔细看了一会儿便掏出手机拨打电话说道:“利叔,4号楼门口有个男的,好像是贴小广告的,你去看看。”
随后,记者也赶过去和社区巡逻员利德友会合。来到4号楼门口,男子已经离开,但楼道里却已被贴上了小广告。利德友从兜里掏出随身携带的小铲刀,分给记者一把,开始清理小广告,整整清理了一个小时才清理干净。
回到综治工作站,刘艳娜对记者说:“这附近有个市场,一会儿就是人流高峰期,你在这盯着点。”记者坐在监控视频前,将市场附近的监控画面调出来“盯梢”,这时,社区来了一名中年妇女,进屋就对记者说:“帮姨找个兜子,我和别人把卖菜兜子拿错了。”
原来,该妇女周某在市场买菜时,有人不小心拿走了她的菜兜子。“我俩的兜子一模一样。”周某说。她当时一抬头看见了监控探头,才想起来社区前不久在宣传的“雪亮工程”,赶紧来社区找监控画面。记者帮着翻看市场附近的监控画面,最终找到了拿错菜兜子的居民。
一天的体验采访,记者从农村到社区,切身感受了“雪亮工程”带给群众的便利与安全,一双双“雪亮的眼睛”正守卫着百姓身边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