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投资受损,她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安抚情绪;
群众发生争端,她走进田间“调查取证”、现场说法;
无数个纠纷在她的三言两语间化解掉了,当百姓表达谢意时,她却说:“谢啥,我不过是多说了一句话而已。”
这个百姓的“暖心人”就是黑山县司法局太和司法所所长张艳。
今年,是张艳在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的第十四个春秋。多年来,她凭着对司法行政事业的执着追求和真挚感情,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踏实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忘我工作、乐于奉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地履行着一名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者的职责。
张艳
一个人的司法所
张艳对“勇挑重担,恪尽职守”有着朴素的理解,那就是在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要挺身而出,能顶得上去,敢坚持原则。
在踏上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岗位之初,张艳所在的司法所只有她一个人,她既是所长也是所员,一个人干了全所的工作。她在参加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第二年就全权负责了本辖区一案件中养殖户的资金返还工作。她一个人不分白天黑夜地奔走在各个养殖户家之间,向养殖户讲法律言政策,安抚养殖户的情绪,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接受赔偿方案。有的养殖户已经迁居外地,在黑山县境内的,她想方设法找到家里当面做工作;在外市的,她就在电话中一遍遍地进行沟通,直到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她的付出最后得到了回报,辖区内的养殖户都接受了赔偿方案,无一例上访。
张艳在工作中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她严格按照《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严把审前社会调查关,规范社区服刑人员日常管理。在一次审前社会调查中,张艳发现被告人是累犯,对社会有一定的危害性,遂给出了不适宜社区矫正的调查结论。被告人托了各种社会关系找她讲情,都被她回绝了。
让老百姓有说理的地方
2017年7月,张艳成功调处了一起土地纠纷。胡某认为高某的开荒地占了自家承包地地头,为此两个70多岁的老汉多次吵架,还险些动起手来。张艳接到报案后,联合村委会干部,冒着30多摄氏度的高温来到两家地头进行现场调解。原来,高某的开荒地是在胡某承包地地头的沟下,也就是说胡某的承包地在台上,高某的开荒地在台下。高某年年把台刨一点往胡某的地头占一点,这样一来,高某的开荒地和胡某的承包地南头地势平缓的地方就只有一垄多点儿的间隔了,胡某认为再这样蚕食鲸吞下去,高某早晚把自己的地给占了,况且在农村被别人欺占地头是很窝囊的事,两家为此经常吵架。张艳看过现场心里就有了调解方案,见两家人一直争吵不休,张艳当即说道:“你们都不用吵,我们用事实说话。”说完,张艳让村会计拿出土地台账,当着胡某的面核对胡某承包地面积,结果胡某的承包地面积非但没有减少还多出了一些。张艳又问高某开荒地与村委会是否签订了承包合同,高某答没有签合同。经现场调查取证后,胡某的承包地土地面积并未减少,高某的开荒地未与村委会签订承包合同,显然两家都不占理,也未发生实质性的利益侵害,可以不进行调处。但是,张艳认为,如果不在现场把两家的争端处理好,那么他们之间还会发生冲突。随后她和村委会干部对两位老人进行了普法教育,并由村委会为两家的地确定了界线,同时告诫双方必须遵守,如果再发生纠纷,胡某就按土地台账上的面积耕种,高某的开荒地由村委会收回。胡某和高某自愿接受了这个调解意见。
老百姓的事都是头等大事
“群众利益无小事”是张艳工作中的座右铭。
前不久,一位村民来咨询更换已故老人房产证的事,其实司法所可以告知其先到公证处办理,但是张艳没有这么做。她想,如果让老百姓直接去公证处,一旦手续不齐全,就白跑一趟了。她通过电话详细咨询公证处工作人员,问清需要准备的材料,又担心村民记不清,一项一项地写在纸上。村民非常感动,直说“谢谢”,而张艳却说:“谢啥,我不过是多说了一句话而已。”
2018年11月末,村民孙某哭着和张艳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她丈夫因病去世,当时为给丈夫治病欠下了大笔债务,现在她想把房子卖掉还债,可是公公王某完全不配合,后来干脆电话都不接了。由于王某在外地居住,距离本地上千里地,所以联系起来非常不方便。张艳想,如果让孙某通过诉讼解决,看似直接有效,可是难免出现执行难的问题,也把亲情弄没了。张艳当即表示尽最大努力为孙某调解。第二天清晨5点,她把还在睡梦中的儿子一个人扔在家里,不远千里踏上了调解的征程。当调解圆满结束时,已经是下午5点了,期间她连午饭都没顾得上吃,当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时,她才感觉到饥肠辘辘、疲惫不堪,站起来的时候腿都在发抖。王某再三表达感激之情,她淡笑着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张艳说:“群众利益无小事,老百姓的事都是头等大事。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是一名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者应尽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