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丹东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员额法官郑成垒
凤城市爱阳镇三合村地处山沟中,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2018年3月,丹东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展精准扶贫,刑一庭员额法官郑成垒作为驻村干部到三合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他怀着改变村貌的决心,带着行李住进了三合村。新年伊始,记者来到三合村,村委会主任张显国告诉记者:“多亏了郑书记,才让咱们村这个冬天不用为吃水发愁了。”
郑成垒说,这就是村里的新井
“现在还有为吃水犯愁的地方?”记者心里画着问号。张显国说:“郑书记就是咱村的挖井人,去年11月份抢在入冬前新打的两口井解决了村子1000多人的吃水问题,这两天,村民路过村委会时,都要到郑书记的办公室看看他,说几句感谢的话。”
原来,郑成垒住到村里的头一天晚上就发现自来水管里没有水,只好拎着桶到附近的村民家打水洗漱、饮用。几天后,郑成垒通过走访得知,村里为了节省电费,铺设的自来水系统用的是地表层水,靠的是落差压力供水而不是用水泵,打的井都是浅井。但从几年前开始,水位下降,一到枯水季节,村里现有水井不能满足村民吃水需求。尤其每到1至5月份,自来水管就没有水了,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好几年了。由于村里没有资金打新井,不少村民在冬天就到山沟里雪厚的地方取雪化水。郑成垒听了,感到非常心痛:“都什么年代了,村民们还要取雪化水。”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想办法解决村民的吃水问题。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郑成垒一边协助村党支部书记施巍抓党建,一边想办法解决村里用水问题。受资金和当地环境所限,打新井还得是浅井。在夏季,张显国用摩托车带着郑成垒在村里的山沟内转,终日寻找适合打井的地方。在村两委及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在三合村六组和十组确定了两处水源地,施巍找到凤城市相关部门无偿为水源地的水质进行检验,得到的结果是可以饮用。根据测算,打两口新井并铺设管线,预计需要费用十七八万元,而村里根本拿不出这笔钱。郑成垒几经努力找到一家爱心公司,愿意出资为三合村打井,帮助发展村集体经济,村民们得知后都很兴奋。11月,村里着手施工打井,经过20余天努力,两口新井终于建好供水。
郑成垒告诉记者,目前看,这两口新井水量很充足,这个冬天老百姓用水不愁了。
在三合村的一片耕地上,郑成垒告诉记者,村委会还利用爱心公司资助的资金从几户村民家租了25亩地,准备建4个农业大棚,种植有机蔬菜。张显国说,这里的村民过去多以下煤矿为生,如今很多小煤矿都关停了,而村民只会种玉米,没有种植其他农产品的技术。郑成垒说,通过“一村一品”战略,发展大棚种植可以解决村里劳动力闲散问题,经营好的话,每个大棚能为村集体带来1万余元纯收入。这4个大棚将为村民起示范作用,如果村民对经营大棚感兴趣,他就和村委会一道为村民们找专家提供技术支持,提振乡村经济。
自驻村以来,郑成垒协助村党支部组织党日活动,不仅给村里的党员上党课,还到村“农民讲习所”给村民们上法治课,为村民们讲法律,解决村民们在法律上的困扰。郑成垒说:“组织派我到农村,就是要我帮助村民脱贫,解决实际困难。我必须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完成党组织交给我的任务,我希望有一天三合村的村民都能走上富裕的道路,在脱贫攻坚的大路上,一个也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