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生,营口市站前区人民检察院党总支副书记、政治处负责人。2013年-2014年度营口市站前区人民检察院先进个人,2015年-2017年度先后三次被评为营口市检察系统先进个人,2018年被评为营口市“最美青年工作者”,曾荣立营口市检察系统个人三等功,并被嘉奖一次。
赵宝生在策划新的选题
元旦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由赵宝生打造的营口市站前区人民检察院新年首篇公众号文章《站前区检察院这一年都干了啥?》出炉了。两年来,他和同事们就这样一砖一瓦地垒砌着站前区检察院的文化城墙。
庭审中的精彩表现“圈粉无数”
2012年,赵宝生考入营口市站前区检察院公诉科,成为一名公诉人。
5年的时间里,他先后承办了央批“12·26”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公安部督办“11·20”涉港澳台重大网络赌博案、省公安厅“8·13”网络贩枪案。在办理营口市公安局“2·11”专案中,案件存在犯罪嫌疑人之间交叉犯罪、个别罪名事实不清等一系列问题,赵宝生在通读了20余册案件卷宗后,开始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白天,他翻阅案卷,窝在办公室里不出来;晚上,他挑灯夜战,困了就喝咖啡顶着。在对案件了然于胸后,他撰写了一份长达400余页共计32万字的案件审查报告。案件起诉到法院后,他却并未轻松,为保证出庭效果,他又仔细研究,预判庭审中被告人可能提出的辩解,并制作了一份200多页的出庭预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庭审过程中,他依靠定案证据,对被告人的辩解应对自如。这次庭审,他“圈粉无数”。
一个个省、市范围重大影响的案件,一次次圆满的答卷,让他从“理论爆棚、业务为零”的法学毕业生蜕变成了“审慎研究、务实认真”的优秀公诉人。同事们还记得他以院为家,案卷前一人独坐的模样,那时问起他,他总是笑着说:“家太远,就不回去了,在单位住也一样,正好多办些案子。”他创造的年度办案数至今无人超越。
打造站检文化品牌效应
2017年,赵宝生从公诉部门转岗至政治处,从未接触过政治工作的他,从零开始、用心钻研,很快成为行家里手。两年来,他带领本科室干警紧紧围绕检察工作中心,切实做好检察机关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推动法治站前建设成效的各项宣传工作,讲好接地气、有温度、重品质的检察故事。
作为院里主抓宣传工作的负责人,赵宝生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两微一端”新媒体等平台,在仅仅一年的时间内,该院微信公众号35次登上省委政法委微信影响力排行榜,其中18次荣登榜首。由他策划、开展的“站检风采·巾帼、须眉篇”,树推先进典型,倡导以身边人教育身边人,讲述了站前区检察院干警依法履职、可歌可泣的故事,展现了站前区检察院干警挥洒青春、锐意进取的风貌。公众号的阅读量、转发量、点赞量、留言量持续走高,逐渐形成了站前区检察院的文化品牌效应。
作为党总支副书记,赵宝生着重将党建工作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策划、开展了“迎七一·铸检魂”主题讲演大赛、“红船映初心”主题读书会,制作了“向党的生日献礼”“改革青观察”等原创作品。
后记
“三春花事好,为学须及早。”这是赵宝生经常说的,生活中,他身体力行,工作再忙,他也会挤出时间看书、写字、提升技能。毕业10年,他读了500多本书,写了几千页的字,练就了一身“本事”:书法、绘画、摄影……在门门学会的基础上又“修炼”到样样精通,他的硬笔书法作品先后两次荣获营口市检察系统书法比赛一等奖,多次入选《中国钢笔书法》期刊。每当有人赞赏他爱好广泛时,他会笑着反问:“没这些业余爱好支撑,我怎么搞好本职工作?”学以致用让他在工作中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