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广权
“我这个案子执行八年了,一直也没执行了,咱们老百姓也不懂得找谁,来到城里看到标语‘拖延执行怎么办,请你来找检察院’,我也是没别的办法,试着来了检察院,高检察官接待的我,看我腿脚不利索,就上来搀扶我,就这一举动让我心里热乎乎的!”面对记者,新民市靠山屯村的残疾低保户李方军多少有些紧张,虽然坐在椅子上,但手里还紧紧地握着拐棍,不时用另一只手擦拭一下黝黑的脸庞。
“老李,不用紧张,喝点水!”说着,新民市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科科长高广权便将刚倒好的水递给了李方军。两人的互动,记者看得出很是自然默契。据高广权的同事赵叙朦介绍,不仅对李方军如此,高广权对所有来民行科办事儿的百姓全部如待“自家人”般热情!
“民行部门就是服务老百姓的”
“我们民行部门本就是服务老百姓的,只有把老百姓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办案标准的基本准则,我才能做好这项工作。”
据李方军说,他申请执行的是残疾赔偿金,五年一直没有到位。“那五年,我跑了很多地方,始终没有结果,没想到到了检察院,会被如此‘高待’,而且问题还解决了。”受理案件后,高广权经审查核实,依法发出执行监督检察建议,仅用十天的时间就让李方军拿到拖欠多年的执行款。
这样的事在高广权身上屡见不鲜,三年来,他共计办理民事行政监督案件88件,案件数量连续居沈阳基层民行检察系统首位。
在高广权的带领下,新民市人民检察院民行科的执行监督工作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和上级院的肯定,2015年8月,在国家检察官学院大连分院召开的全省执行监督工作推进会上,高广权以“多举措并行,开拓执行监督新局面”为题目介绍了新民市检察院院民行科执行监督工作经验和做法。
“官司有理打不赢,检察院里找民行”
针对老百姓对民行检察工作不太了解、不太认同的情况,高广权创新宣传载体,亲自制作了“民行检察与民同行”漫画版民行职能宣传手册,广泛深入地宣传民行检察业务。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张某的3.5亩土地被李某强行抢种,张某起诉到法院,要求法院判令李某返还土地。法院在没有查清事实的情况下驳回张某的诉讼请求,张某到检察院申请监督时激动地说:“自己有理的官司怎么就输了呢?”通过调查取证,高广权发现法院判决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适用法律确有错误,因为当事人之间并未订立合法有效的土地流转合同,他依法向法院发出再审检察建议并获得采纳,使张某重新获得了3.5亩土地的耕种权,维护了张某的合法权益,让张某切身地感受到“官司有理打不赢,检察院里找民行”。
“不将自己固定在条条框框里”
高广权常说:“工作一定要不断创新,不能将自己固定在条条框框里。”为了加强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2014年,高广权结合新民市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实际,在全省基层院率先制定了《民事行政检察岗位素能基本标准》。他又率先在新浪网站开通了全省基层院民行部门的第一个官方微博“新民民行检察”,介绍民事行政检察业务、解答网民问题,开辟一条联系群众、接受群众监督、听取群众建议的新途径,同时通过官方微博同全国近100家检察院民行检察部门形成良性工作互动交流。
高广权带领民行科干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法开展公益诉讼工作。突出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等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努力实现“双赢、多赢、共赢”的法律监督效果。民行科积极开展“美化乡村环境、清理生活垃圾”专项活动,对农村地区实地勘察了解后,向24个乡镇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各乡镇政府依法履职,及时清理村民生活垃圾。各乡镇政府采纳检察建议清运垃圾并与新民市检察院检察官座谈,共同研究制定一系列保护乡村环境的长效措施,实现了检察机关和各乡镇政府的双赢、共赢。
“不怕得罪人,但绝不能得罪法律”
作为一名检察官,一名基层的民行科长,高广权时常告诫自己,对待任何案件,都要保持一颗公正无私的心,人情关过不了,就意味着失败;金钱关过不了,就意味着腐败。
一次,一位当事人来到他办公室,拿出一摞钱放在办公桌上,请求高广权支持他的再审请求,高广权诚恳地告诉他:“我会依法办案,重证据,请你把钱拿回去。”经过调查核实,高广权依法对该案件提请抗诉并获得了上级院支持。
从事民行检察工作,不仅要面对诱惑,有时还要得罪人,高广权时常提醒自己:“得罪人不怕,但是得罪法律,自己承担不起,公正和廉洁是一名检察官起码应该做到的。”
二十三年前,高广权怀着做一名检察官的梦想,走进检察队伍,成为一名人民检察官。现在,他仍然不忘初心,继续立足民行工作本职,努力在全国民行工作推进年活动和沈阳市检察系统能力建设年活动中争先锋、打头阵,在工作中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期盼,在履行监督职责过程中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创新民行,与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