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车在羊肠小路上颠簸一个多小时,“连滚带爬”地滑下一个小山坡,踩着几块摇摇晃晃的“垫脚石”穿过一条小河沟,再手脚并用地爬上一块大岩石,这可不是野外探险,而是大连市公安局花园口分局明阳派出所社区民警杨林的一次普通出警。社区工作作为派出所的基础工作,与老百姓打交道最多。全市624个社区实现“一区一警”,是大连市公安局党委重点打造的民生工程之一,杨林就是其中之一。
杨林(左)上门送服务
服务群众 农村警务的典范
44岁的杨林原籍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999年6月考入牡丹江市公安局从事外勤民警工作,2012年调入大连市公安局花园口分局,在明阳派出所担任社区民警至今,累计从事社区民警工作18个年头,是个有着丰富群众工作经验的“老片警”。
在明阳派出所工作6年多来,杨林立足农村社区警务岗位,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足迹踏遍辖区村屯的每个角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2017年,大连市公安局掀起了夯实社区基层基础工作大潮,全市社区民警全情投身“民警办案、信息警务、智能防范、网格治理、便民服务、专业基础”六进社区警务工作中,而杨林正是广大社区民警为民爱民的一个缩影。
扎根社区 种好民警“责任田”
杨林所属的明阳派出所仅有3名警力,辖区面积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万余人,管辖7个行政村,其中大部分的社区警务工作由杨林承担。为种好“责任田”,杨林利用离家远、吃住在单位的“优势”,一天24小时忙碌在社区。杨林家住开发区,妻子是一家物业公司职工,工作也很繁忙,双方父母都在黑龙江老家。2012年调入明阳派出所时,女儿正在读初中。尽管家庭负担很重,但由于派出所工作确实离不开,杨林经常一呆就是一个星期,有的时候甚至半个月不回家。杨林始终认为,农村社区警务工作的基本功就是走村串户,通过拉家常、蹲地头、搭把手,才能贴近群众、融入百姓。他在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地走村串户中,密切了警民关系,化解了矛盾纠纷,组织了安全防范,收集了情报信息,实现了公安工作平安建设目标。
化解矛盾 打造美丽新农村
杨林在日常工作中始终认为,虽然群众之间的纠纷看起来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小事有可能引发大案,哪一件都轻忽不得。
10月3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杨林刚刚处理了一起居民纠纷。
杨林通过工作微信群接到辖区居民求助:其父亲宋某因后院邻居张某在地头堆粪一事与其发生口角,并发生肢体冲突。杨林立即赶赴现场,了解情况后指出,张某在地里堆的粪有点太多了,确实影响前院宋某家开后窗,也影响村容村貌,并让张某换位思考,如果别人家在其家后院也堆积大量牛粪,他是否能忍受。张某思考后同意将牛粪马上挪走。宋某看见张某同意将牛粪挪走后,对杨林提出不追究张某拍他面部一事,因为他们既是远亲,又是邻居,之后张某对宋某赔礼道歉。
扶危济困 传播公安正能量
明阳派出所辖区属于典型的农村地区,空巢老人多、留守儿童多。为响应市公安局党委提出的“爱大连、爱公安、爱岗位”理念,立足本职,勤奋担当,护卫一方平安、服务一方百姓,杨林同志在自己管片的“一亩三分地”,把关注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作为工作重点,时刻把他们的冷暖放在心上,用真情赢得群众的赞誉,十里八村的老百姓都亲切地称他是能遮风挡雨的“大杨树”。
2016年10月,杨林通过花园口工会得知实验小学一年级学生关某父母离异,跟随姥姥生活,妈妈因为身体原因和精神压力,只能打零工维持生活。杨林通过工会,每月资助他300元钱。因为不想让孩子有压力,杨林一直隐瞒身份。除此之外,杨林还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捐助,今年以来的捐赠记录达到52笔,成为支付宝的“公益明星”。
杨林勤勤恳恳、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群众、感染了同事,成为大连公安努力打造“最优警务模式、最优公安队伍、最优平安环境”目标中的一面旗帜、一个标杆。2017年12月,杨林在媒体百姓联合推选活动中,荣获了“大连市公安局最美警察”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