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在葫芦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办公室里,执行法官蔡晓勇正在翻阅着执行卷宗……
看见蔡晓勇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因为身患尿毒症,8月份,他就离开了葫芦岛,去北京做了一个大手术。
看见蔡晓勇又是件容易的事儿,因为出院第三天,他就提出申请回到了工作岗位。
蔡晓勇一边治疗一边用手机“指挥”执行
说他是个敬业的人,准确,但不全面。面对病魔,蔡晓勇乐观坦然,从未悲观,从未放弃,也从未离开他所深爱的执行事业。
同事眼中的“工作狂”
今年以来,他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但却干出了超乎常人的工作成绩:啃下“骨头案”,勇于抓“老赖”,办了6件大案要案。即使是在做完肾移植手术后躺在病床上,蔡晓勇仍然没有放下手头的工作,两个月时间里,他用手机“遥控”指挥,打了无数次电话,执结了两个案件,还有3个案件进入了拍卖程序。
今年55岁的蔡晓勇说:“只要我的身体能撑得住,就一定要工作到底。因为还有很多事要做……”
1994年,蔡晓勇从部队转业来到葫芦岛中院,先后在技术处、法官培训等部门工作,2014年调入执行局。
在单位里,蔡晓勇是同事们眼中的“工作狂”。罗列一下他一天的工作,就知道他的工作有多紧凑:清晨赶往被执行人家里蹲守,去银行办理账户冻结手续,到查封的房屋实地察看,午饭时间往往一拖再拖。匆忙用餐后,要上门送达法律文书、接待来访当事人、召集大家汇总一天战果……这是近几年来他的工作常态。
患病坚持“冲一线”
2017年初,长期劳累的蔡晓勇被查出患有尿毒症,医生要他立即住院治疗,蔡晓勇惦记着执行案件,不肯休息。一年来,他把每周一次的透析都安排在晚上,从不耽误工作,他和大家一样正常出差、正常去执行现场,不辞辛劳冲锋在第一线。
凭着这种执着和拼命的精神,4年来,蔡晓勇主办执行案件近百件,执结标的额近2.86亿元。仅今年1至5月,蔡晓勇和他的执行团队已经收案72件、结案49件,执行标的额4.16亿多元。
今年上半年,蔡晓勇身体每况愈下,日渐消瘦,医生告诉他必须一周要透析两次,尽早做手术。他却对医生说:“现在法院执行正是攻坚的时候,手术能不能推迟到明年?”
在妻子和医生的坚决反对下,蔡晓勇又软磨硬泡地要求再缓几天,因为还有几个放心不下的案件要安排。
奉献全部“光和热”
8月28日,蔡晓勇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做了肾移植手术,即使躺在病床上打针,他脑子里也在盘算着案件的处理思路。身体稍好点,就和助理杜斌通话了解执行案件进展情况。每次通话后,手机都在“发烧”。住院期间,他伴有肺炎等多种并发症,一些化验指标始终不合格。一想到申请人期盼、焦急的眼神,他顾不上休息,又马上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阅读相关材料,在微信里和大家研讨案情。
考虑到一个案件有调解的可能,他不厌其烦地和当事人“谈心”,和当事人的亲属“聊天”,耐心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在电话那头,被执行人被他患病忘我工作的精神所感动,从开始的烦躁抗拒,再到后来的心平气和、推心置腹,最终答应和解。
10月27日是蔡晓勇出院的日子,杜斌打电话告诉他:“蔡法官,刚刚两个当事人签订了和解协议书。”在蔡晓勇的不懈努力下,10月28日,20多万元赔偿款执行到位。
10月29日,刚刚回到葫芦岛的蔡晓勇就迫不及待地打电话给法院领导,他急切地说:“现在我身体各项指标已经正常了,希望能早日回到工作岗位。”
在蔡晓勇心中,如今正是年底清案的节骨眼,那些棘手的案子、那些加班工作的同事、那些等着“给个说法”的群众……每一个都让他放心不下。
这就是蔡晓勇,一名普通的执行法官。多年来,他一直敢于亮剑、不怕碰硬,敢于担当、无私奉献,为守护这片土地上的公平正义和他深爱的父老乡亲,奉献着每一分“光和热”。
“我就是一个平凡的执行法官,做着应该做的事。”朴实的话语凝聚了蔡晓勇对法律事业最真挚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