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中专毕业生,被分配到企业工作,那时候企业效益下滑,我就想另谋出路,正好白塔区的一个居委会在招聘,我就去了。当时面试考试是让写一篇捐款倡议的通知,那时候有文化的人不多,我原来在企业也写过类似的通知,就这么应聘上居委会的工作。
那时候,居委会的办公室只有15平方米,5个人用两张办公桌。我们召开居民楼长会议,都是屋里坐一半外面坐一半。居委会没有厕所,我们上班都不敢喝水。办公室也没有电话,想联系企业退休的党员都很难,后来就协调在附近安装了一台磁卡电话。
2001年开春,辽阳的居委会合并改为社区,并提出了以后每个社区都要有80平方米的社区办公场所,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社区有了很大的改变。2002年社区开始成立文艺队,用来凝聚民心、宣传政策法规。2003年,社区安装了电话,也新修了卫生间,每个社区工作者都有一张办公桌,我们社区还有了一台电脑,是当年计划生育工作成绩突出,上级给的奖励。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社区黑板报,八九十年代,黑板报是我们向居民宣传政策法规唯一的途径。那时候早上五六点就得起来写板报,冬天打着手电写,我那时候孩子小,就带着孩子来写板报。现在,科技发展了,我们社区都是利用智慧平台、微信群宣传,还有社区大讲堂,也是特别好的宣传平台。
如今,社区服务百姓的质量越来越好,社区工作者的文化知识水平也越来越高,百姓居住在城区的幸福指数也在提高,这是改革开放40年的硕果。